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要坚定地做下去

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2-29
导读

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维护与管理工作来说,社区全科医生非常重要,他们既能满足区域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也在区域居民的疾病预防方面大有作为。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全科医生的上述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提高公众、医务工作者对全科医学、对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解。目前,上海正在试点家庭医生制工作,目标是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位医生朋友,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沟通,增加亲和力。

关键字: 全科医生 |

“吸引人才,还要努力留住人才”

  白朝晖,男,1992年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烧伤整形科,1998年调至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04年8月任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副院长,2010年6月,调至新华社区卫生中心任中心主任。

  《全科医学周刊》(下简称《全科》):您怎么看社区全科医生这个职业?

  白朝晖(下简称白):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维护与管理工作来说,社区全科医生非常重要,他们既能满足区域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也在区域居民的疾病预防方面大有作为。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全科医生的上述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提高公众、医务工作者对全科医学、对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解。目前,上海正在试点家庭医生制工作,目标是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位医生朋友,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沟通,增加亲和力。

  《全科》:谈谈工作中的成就感与挫败感吧。

  白:作为曾经的专科医生,我能够做到的是以“做一名好医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决某一个学科领域患者的病痛,并得到他们的信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我需要引导、带动我的团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中心的每一位医生成为好医生,将受众范围成倍扩增。

  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期间,挫败感无从谈起,但工作中确实存在难点。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扩大本中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内居民对中心医疗服务工作的认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吸引优秀医疗人才投身全科医学事业成为中心发展、壮大的关键;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资金的投入。由于全科医生的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社会地位与专科医生有差距,加之体制上的一些问题,更多的医疗人才还是倾向于选择二、三级医疗机构。

  在平时工作中,我注重引导医务工作者将目光放远、放高,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用心体会居民信任与依赖所带来的职业荣誉感。

  《全科》:谈谈您对这个社区的管理或经营思路,目前咱们社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白:作为中心的管理者,领导班子力求将中心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业务上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中心不仅努力吸引人才,还要努力留住人才,并使其成长,最终获益的是社区广大居民。在今年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中,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无论中心职工的满意度,还是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均高达98%(白主任自豪地解释,在本次调查中,“基本满意”是不被纳入满意度统计当中的)。

  未来如果条件允许,领导班子还是想继续加大对社区家庭医生的投入 。例如通过引进社会工作者,协助家庭医生更好地完成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减轻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

  《全科》:您觉得原来的综合医院与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白: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来看,综合医院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落实自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维护社区居民的健康,使其少生病、不生病,在社区范围内完成疾病的预防、长期治疗或康复。整个医疗系统的公益性更多的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今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您觉得对实际工作有影响吗?

  白:《指导意见》力争通过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政策,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问题。《指导意见》与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相配套,标志着我国的全科医生建设将步入制度化轨道,并将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医疗改革,解决看病难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为社区卫生工作者带来了希望。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切身感受到《指导意见》带来的变化,但我坚信,优秀卫生人才“抢着作社区医生”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全科》:2012年,您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是什么?

  白:(笑)我的新年愿望并不高远,我就想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好,未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想继续加大对社区家庭医生的支持力度。

“当医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

  黄耀庭,男,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南京一家医院工作了3年半,1988年初来到新华社区卫生中心(原“新华地段医院”)工作至今。

  《全科》:这些年,您认为咱们中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黄耀庭(下简称黄):第一个变化,新华地段医院更名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个变化,2005年上海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医保预付制,去除了“趋利基因”,使其医疗行为是公益性的。第三个变化,医疗服务模式从全科服务团队变为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组合的医护服务新模式(“家庭医护模式”)。

  《全科》:想过离开社区医院或者不做医生吗?

  黄:(自豪地说)做一名“良医”是我儿时的理想。在我从医的二十多年里,这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医生这个职业带给我的职业自豪感与职业尊严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全科》:如何看待您现在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情况?

  黄:目前,我国上至各级政府,下至社区居民,整个社会都开始意识到全科医生的重要作用。我对全科医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上海全科医学的发展在国内是走在前列的,相应的继续教育工作也较为系统、规范。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过程中,我想强调一点,应避免派未受过针对性培训的专科医生对全科医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即“专科医生教全科医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全科医学本身就是一个“专科”,与其他传统专科是平行学科。

“我与专科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邱玉霞,女,200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之后报名参加了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3年系统培训后来到了新华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来之前对社区、对全科医生有了解吗?

  邱玉霞(简称邱):因为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接受了3年的规范化培训,也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就是社区全科医生,所以来之前我对工作较为了解。大学虽有全科医学课程,但当时我对全科医学的理解仅限于理论知识。工作之后我感觉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琐碎,都是很多的小事,需要更多的耐心。

  《全科》:未来如果有机会,你希望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大医院?

  邱:我想我还是会留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从开始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至今,我一直都在为从事社区健康事业打基础。我与专科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就好像我是一颗全科医生的种子,脱离了社区这块土壤就无法生根发芽。另外,被社区居民认可、信赖,被他们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全科》:2012年有什么愿望?

  邱:我听说明年中心要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希望自己的收入能够有所增加。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