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4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抽搐半天”于2010年9月14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当日中午进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和意识障碍,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分钟后抽搐停止,神志转清,仍有左侧肢体失利,外院行头颅CT检查后以“脑梗死,高血压病”收治入院。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84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抽搐半天”于2010年9月14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当日中午进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和意识障碍,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分钟后抽搐停止,神志转清,仍有左侧肢体失利,外院行头颅CT检查后以“脑梗死,高血压病”收治入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20 mmHg,目前规则服用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不详;2年前有2次脑梗死病史(具体诊治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平素未用药。否认 、冠心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余无特殊。
个人史及家族史 有吸烟史50余年,平均每天1包,否认饮酒史。余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
入院查体T 36.3 ℃,HR 96次/分,R 20次/分,BP 140/88 mmHg,神志清,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1.5 m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额纹无变浅,口角对称,右鼻唇沟浅,伸舌不偏。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上肢肌张力高,余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凝血全套正常;钾3.45 mmol/L,钠145 mmol/L;血流变检查提示血浆粘度值为1.55 mPas。心电图和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左肾囊肿,余未见异常;外院头颅CT提示右侧颞叶和顶叶梗塞,脑萎缩。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予以吸氧、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和活血化瘀补液等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口齿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2级,但肢体活动仍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须卧床,转入护理病房并进行肢体康复治疗,因患者不愿配合,故长期给予抗凝和活血化瘀等药物口服。
病情变化2010年11月20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 ℃左右,伴尿频、尿急和尿痛,稍感腰酸不适,无畏寒、寒战,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意识障碍,觉纳差、乏力。查体:T38.2°C,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咽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足背处凹陷性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上肢肌张力高,余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见//www.nurftech.com/detail/30114.html
病例点评
此病例病史采集时纳入了阴性症状、二级预防和危险因素,值得提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①在现病史中,应对左侧肢体无力程度作描述(如上肢不能持物或下肢不能自主活动),且上、下肢应分开描述,并描述是否累及面部等;②出现抽搐时,应准确描写抽搐和肢体无力间隔时间(几分钟还是几小时),这有助于界定症状;③应描述既往两次脑梗死的遗留症状,这有利于判断此次症状和体征;④神经系统检查须完整,包括颅神经、四肢运动(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和病理反射)、椎体外系症状、共济运动和感觉障碍等,入院时言语情况也须描写;⑤辅助检查见肝功能异常,血脂描述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据,有条件时应检查患者血管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同时应行脑电图检查。
病例的诊断分析及处理策略
入院诊断 该病例诊断为:①脑梗死;②继发性癫痫;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急性期治疗原则和诊疗方案 原则为:防止血栓进展、减少梗死范围、调整血压和防治并发症。
诊疗方案为:①予以吸氧、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和活血化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②预防癫痫再次发作,必要时抗癫痫治疗,注意保护患者,防止跌伤;③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增加营养,加强床上锻炼,多饮水,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治尿路感染和褥疮等;④注意监测血压、瞳孔、神志和尿量,保持内环境稳定。
稳定期治疗原则和方案 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卒中再发,减少残疾,减少或避免急性期的发生。诊疗方案为:①抗血小板;②抗凝;③降压;④降脂。
病情变化后的诊治 病情变化考虑为脑梗后并发尿路感染。建议行血常规、尿常规、泌尿系B超、中段尿培养、24小时尿定量、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胸片和心肌酶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用药。
注意事项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发病率较一般老年人高。故该类患者应注意增加营养、加强床上锻炼、多饮水、增强全身抵抗力、积极治疗褥疮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会阴护理和避免交叉感染。
积极对因治疗有明确病因(如褥疮、前列腺增生、骨折和 等)的尿路感染患者。留置导尿管者应尽早拔除尿管,且导尿须要定时开放、定期更换、严格无菌操作和每日常规护理消毒。全身及尿路感染症状较重者,应根据尿培养药敏抗菌谱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并局部行膀胱冲洗。
脑卒中诊断思路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脑梗死按病因分为大动脉、小血管和心源性脑梗死。
脑卒中诊断流程 完整流程为:①评估和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得到病史和体征资料,并根据脑卒中量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②脑部与血管病变检查;③实验室及影像检查;④诊断;⑤病因分型。具体诊治流程见右图。
院前卒中识别 全科医生正确的院前识别至关重要。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卒中: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或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 依据TOAST分型,可将其分为5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最大直径<1.5 cm的卒中病灶)、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其中LAA、CE及SAA是临床常见类型,应引起重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标准为: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④排除非脑血管性脑部病变;⑤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①~④同时满足为可能缺血性卒中,①~⑤同时满足为肯定的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要点为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抗凝和神经保护。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一级预防 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心脏病、高血脂、炎症和感染)。其重点在社区。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可降低卒中再发危险并减轻残疾程度。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故在卒中首发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
目前,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严峻,还有1/4卒中患者未用抗血小板药。从患者角度来看,卒中患者未使用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节血脂药的首因是医生未建议给药,故医生在二级预防中起主导作用。
在脑卒中的多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 和脂代谢异常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因此,降压、降脂(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药物成为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血压管理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降压目标一般为≤140/90 mmHg,理想目标为≤130/80 mmHg。降压治疗为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带来的益处主要来自于减压本身。建议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
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但血糖过低可能对高危2型 造成危害。 合并高血压时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降压药建议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联合他汀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脂代谢异常 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药物, LDL-C目标值为<2.59 mmol/L或使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
伴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 、吸烟和脑动脉硬化)者若LDL-C>2.07 mmol/L,应将LDL-C 降至2.07 mmol/L或使LDL-C 下降幅度>40%。
对于有颅内外大动脉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者,建议的降脂目标亦为将LDL-C降至2.07 mmol/L或使LDL-C 下降幅度>40%。
他汀药物治疗前和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肝酶及肌酶变化。肝酶>3倍正常上限或肌酶>5倍正常上限时应停药观察,老年患者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反应。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