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亚太循证医学联盟协办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评价和解读方法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报告者: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詹思延
2011年9月1-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亚太循证医学联盟协办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评价和解读方法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制定和推广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但如何保证指南的科学、公正和权威,如何评价现已发表指南的质量、制定过程是否严谨和规范,如何使国外指南适应于我国国情,均需要方法学的考虑。为此,本报特将此次研讨会的部分精彩内容进行整理,介绍如下。
临床实践指南(CPG)是指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性意见。既往,指南的制定更多的是基于专家的意见和经验而达成的共识,因而更易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近年,制定指南更多强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严格的、达成共识的方法复习和评价现有临床证据,形成推荐意见,因而更具权威性,并成为指南制定的主流趋势。
为了解我国临床指南的发展现状,我们对2006-2010年间所发表的指南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采用AGREE指南评估系统(编者注:一个帮助指南制定者和使用者评估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对2010年发表的指南进行了质量评价。
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或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为资料库,检索了2006-2010年间发表的临床指南。
纳入标准为:在具体环境下,能协助医师或保健医师和患者做出恰当医疗决策的建议、策略和信息;政府机构、专业学术机构、高等院校或个人制定,经过同行审议并且已公开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在中国大陆境内发表和收录,语言为中文。
排除标准有:综述、专家评述、指南解读或指南后效评价等;非中文发表或非国内政府机构、专业学术机构、高等院校或个人制定的指南;其他不符合指南定义的文献。
选用AGREE系统对指南质量进行评价,由4位评估者独立评价,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判断4位评估者评分间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
国内指南现状 截至2011年6月1日,在上述3个资料库中分别初步筛选出4578、5157和5537项相关条目,经剔除重复条目、无关条目及合并多期刊发或连载的条目后,共有283项指南符合研究标准。
从指南版本看,超过80%的指南并未声明其所属类型。其中,属于讨论稿、草案、建议稿、试行版、更新版及未说明版本类型者分别有13(4.6%)、15(5.3%)、4(1.4%)、4(1.4%)、15(5.3%)和230(81.3%)篇。在符合研究标准的指南中,陈述了证据收集方法、证据和推荐意见级别者仅分别有11(3.9%)和36(12.7%)篇。
从指南所发表的期刊看,上述指南刊出所涉及期刊共有134种,其中发表指南数量最多者为《中华内科学杂志》(32篇);有71(25.1%)篇指南发表在≥2种期刊,发表期刊最多的指南涉及9种期刊。
从指南作者组成看,262(92.6%)篇由指南制定小组完成,其中,161(56.95%)篇列出了指南制定小组专家名单。在列出专家名单的指南中,专家小组人数最少为5位,最多为60位。
从指南制定机构看,专业学术机构、特别成立的指南制定小组、医疗机构、政府机构和未说明发布机构者分别有251(88.7%)、44(15.5%)、12(4.3%)、11(3.9%)和11(3.9%)篇。
从指南所涉及的疾病或症状看,指南共涉及21种疾病分类,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共72篇);所描述的症状或疾病涉及2个或以上分类者有100(35.3%)篇。
从指南所涉及的治疗或干预方式看,涉及设备或支持治疗、中医中药或民族医药、药品使用方法、手术或操作方法、心理或行为治疗方法者分别有14(4.9%)、14(4.9%)、27(9.5%)、28(9.9%)和2(0.7%)篇。
从指南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数目看,117(41.3%)篇指南未列出参考文献;在列出参考文献的指南中,数目最少的为1篇、最多的为192篇。
国内指南质量评价现状 运用AGREE系统评估2010年的75篇指南质量。结果为,可评定为严谨规范、基本规范或不确定者分别有2(2.7%)、7(9.3%)和66(88.0%)篇。
在各评价部分中,大部分指南在“应用性(如何应用和实施)”以及“编撰独立性(独立于赞助单位并记载了小组成员的利益冲突)”两部分存在明显缺陷;在各评价项目中,大部分指南未考虑到患者的观点和偏好、未介绍该指南是否已经试用或试行、无支持指南应用的工具(如指南的ipad版本)、未考虑指南应用的费用问题。
改善国内指南评价质量
虽然AGREE评价系统或许暂时不适合国内期刊指南的质量评价,但其可为指南制定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例如,在证据收集和选择方法上,应提供查找证据的细节(包括搜索的关键词、参考资源及文献涵盖时间等);在推荐意见的形成方法上,国内指南常以“经会议讨论,达成共识”带过,缺乏具体的描述(如具体如何达成最后决定、意见不一致之处和解决方法等);在指南使用者上,国内指南一般用“临床医师”概括所有的使用者,很少有指南列出具体的使用者;在指南的利益冲突上,一些指南由外部赞助(如政府基金、慈善机构和制药公司等),但未明确声明赞助单位的观点和意见不能影响指南的最后制定等。
总之,近年来我国指南数量增长迅速、传播渠道和指南内容多样化,但所涉及领域集中,开发水平和推荐级别较低。从方法学角度出发,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未来应制定适合期刊指南的评价量表、建立指南评审制度、建立指南发布平台[编者注:可参阅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的中国临床指南文库(http://cgc.bjmu.edu.cn:820/)]并加大循证指南的推广力度。(张眉 整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