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养生当成生活重心,如果哪天没按程序吃饭睡觉洗澡,就感到焦虑 如今,“全民养生”是个热门话题。受访者中,32%的人自称是热衷养生的“养生控”;50%的人感觉身边存在不少“养生控”。
有些人把养生当成生活重心,如果哪天没按程序吃饭睡觉洗澡,就感到焦虑。
如今,“全民养生”是个热门话题。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及养生节目、书籍充斥市场。重视养生当然不是坏事,但有专家提醒,现在不少人把养生作为生活的绝对重心,给自己的衣食住行制定一整套“养生程序”,如果哪天没按程序执行、漏掉其中一项,或者身体有丁点儿不适,就会感到焦虑。这类非理性养生,或者说过度养生现象并不少见。
上周,通过对102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5%的人坦言当前过度养生也是一种病。
受访者中,32%的人自称是热衷养生的“养生控”;50%的人感觉身边存在不少“养生控”。
故事
啥时候吃饭洗澡上厕所
老妈有一整套程序
“关注养生是好事,但现在很多人的路走偏了。”家住九龙坡区同天绿岸小区的高小姐告诉记者,她的母亲现在对养生着了魔,听说黑木耳稀释血液,就买了五六斤囤在家里,无论炖汤、做菜,都会放很多进去,“每次吃饭,整个桌子满眼都是黑漆漆的木耳,毫无食欲。”
这还没完,早上7点到9点必须吃早饭、排便;饭后必须散步,且之后1小时内不能洗澡,4小时内不能睡觉;每天必须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果蔬,且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这是高小姐的妈妈每天遵守的准则,都是从书上看到的。
家住沙坪坝区的80后公务员邱易波称,自己快被妻子逼疯了。一年前,邱先生的妻子在看过一篇谈睡眠质量问题的文章后,为自己定下计划:晚上必须10点睡觉,并保证8小时睡眠。从此,妻子整天为睡眠纠结。
“有时没睡够8小时,她会焦虑,第二天要提前睡觉‘补’起来。比如晚上11点才上床,她一定会在第二天多睡1小时,即使睡不着。她还经常因为我的睡眠时间没那么精确而发火。”
邱先生告诉记者,不到一年时间,妻子就患上失眠症。“因为她总担心睡不够,总认为自己没睡好,怎会不失眠?”邱先生说,妻子最近又看了篇报道,说每天睡7小时最佳,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她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失眠是这样造成的。当然,试了一段时间,还是失眠。”
在邱先生看来,像妻子这样非理性的过度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有害身心。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过度养生的趋势。
本次调查中,85%的受访者认为,过度养生也是一种病。
访谈
一些养生书籍太夸张
专家看了都生气
对于过度养生现象普遍的原因,67%的受访者认为源于“食品信任危机”;64%的人认为,是一些养生节目、书籍误导消费者;48%的人将原因归结为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
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执行副会长、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吴力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看过一些网站的养生栏目和养生书籍后,经常感到“很生气”。
“有些养生知识太夸张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吴力克说,大家开始重视养生,是好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急功近利,走向了非理性的道路,所以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养生大师”走马灯似地粉墨登场,各种养生书籍一直稳坐各网站畅销书排行榜,有关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品开始削尖脑袋,往“养生”这个概念里钻。
吴力克指出,不少人过度养生,与一些商家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告诉消费者“你必须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必须如何才能更健康、少生病”,由此让一些缺乏医学常识的消费者,感到焦虑与恐慌。“商家那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很多养生保健品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很多人一听说吃蔬菜好,就不吃肉了。但人体必需的胆固醇和脂肪,需要从肉制品中摄取。”吴力克强调,民众在养生过程中要遵循“多样性”和“均衡”原则,不能听风就是雨。另外,大家要从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养生知识,不要听信“小道消息”。
北京市卫生局曾在2011年遴选出25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并对外公布。这也是北京市首批经过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
不少人认为,在养生节目和书籍良莠不齐的今天,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但更关键的是,民众要养成理性的养生观,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养生。
背景>
当下越来越多“养生控”的出现,使得养生保健品市场迅速繁荣。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透露,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约5600亿元,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到2020年,市场总量将突破4500亿元。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