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种类繁多,病理区分也十分复杂,因此,病理报告单一经开出,许多医生朋友都在坐等病理科出具体诊断。 但是,能不能自己先看个八九不离十呢?今天,小编就把这些复杂繁多的病理改变做一盘点,以下108个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1: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鳞状细胞癌为肺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20%-30%。肉眼多为中央型,约10%为外周型。主要由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黏膜上皮经鳞状上皮化生恶变而来。患
肺部肿瘤种类繁多,病理区分也十分复杂,因此,病理报告单一经开出,许多医生朋友都在坐等病理科出具体诊断。
但是,能不能自己先看个“八九不离十”呢?今天,小编就把这些复杂繁多的病理改变做一盘点,以下108个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1: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鳞状细胞癌为肺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20%-30%。肉眼多为中央型,约10%为外周型。主要由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黏膜上皮经鳞状上皮化生恶变而来。患者多有吸烟史,常为中老年男性。
知识点2: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可见肿物呈灰白色,实性,中央有炭末沉着、周围有星样收缩,可形成空洞。可见中央型肿瘤形成腔内息肉状肿块,侵袭支气管壁到周围组织,并且可能阻塞支气管腔导致分泌物潴留、肺不张、支气管扩张与感染性支气管肺炎
|
镜下改变 |
鳞状细胞癌显示角化、角化珠形成与细胞间桥。这些特征根据其分化程度而不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中多有角化珠形成,一般可见细胞间桥;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有角化现象但是不形成角化珠,低分化鳞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无角化现象,多无细胞间桥。①乳头状亚型可表现为外生性或支气管内生长;②透明细胞亚型大部分或全部由透明胞质的细胞组成,需与伴有广泛透明性变的肺大细胞癌和腺癌以及肾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③小细胞亚型是分化差且肿瘤细胞小的鳞状细胞癌,但伴有局灶性的鳞状分化。小细胞型鳞状细胞癌需与小细胞癌、复合性小细胞癌相鉴别。小细胞亚型鳞状细胞癌缺乏小细胞癌的特征性核的特点,具有粗或泡状染色质,核仁更明显,胞质更丰富,细胞界限更清楚,可见局部细胞间桥或角化;④基底细胞样亚型显示癌巢周边核呈明显的栅栏状排列 |
知识点3: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①与大细胞癌鉴别的依据是出现鳞状分化;②不能确认有浸润性生长时,也可根据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做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的诊断;③鳞状细胞癌浸润前纵隔软组织时,与胸腺鳞状细胞癌鉴别困难,CD5阳性有助于胸腺鳞癌的诊断,手术所见与影像学表现对于胸腺癌的诊断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知识点4: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小细胞癌占全部肺癌的10%-20%,是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度最高的一种。其生长速度,转移早,5年存活率仅为1%-2%。约7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已是晚期。其病因与吸烟有明确关系,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此型肺癌对化疗及化疗较为敏感。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影像学常表现为肺门或肺门周围型肿块伴有纵隔淋巴结大和肺叶萎陷。可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异位ACTH物质相关的Cushing综合征)等。
知识点5:小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小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可见肿块切面呈灰白,质软而脆,并伴有广泛性坏死,经常有肺门淋巴结累及。如果发生于大支气管,肿物可呈环状或广泛地沿正常黏膜下浸润 |
镜下改变 |
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巢状、小梁状及实性片状,常常有菊形团形成,癌巢周围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小(一般<3个静止的淋巴细胞),圆形及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稀少,胞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缺乏或不明显。核分裂象>11个/10HP,常见大片坏死 |
知识点6: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包括淋巴细胞浸润、其他省级内分泌肿瘤、其他小圆蓝细胞肿瘤与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癌、小细胞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大细胞癌,p63、CK、LCA及神经内分泌标记和TTF-1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类癌与不典型类癌的坏死、核分裂象没有小细胞癌严重。其他小圆蓝细胞肿瘤如PNET的核分裂活性较小细胞癌少,但CD99阳性,而CK和TTF-1阴性。Merckle细胞癌肺转移时,CK20阳性,而CK7余TTF-1阴性。
知识点7: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大细胞癌约占浸润性肺癌的10%左右,多发生于大支气管,肿块较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生存期大多在1年之内。
知识点8:大细胞癌的镜下改变
缺乏小细胞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分化(特点)的未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故大细胞为一个排除性诊断。癌细胞核大,呈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中等量,通常均质淡染。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知识点9:大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大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①大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可以出现角化或细胞间桥)和伴有黏液分泌的实性腺癌(至少3个高倍视野出现5个黏液滴);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与不典型类癌和基底细胞样大细胞癌相鉴别。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核分裂指数高与大片坏死有助于鉴别不典型类癌。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记有助于鉴别基底细胞样癌;③基底细胞样大细胞癌与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癌的鉴别在于后者伴有局部鳞状分化。基底细胞样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的鉴别在于前者核染色质空泡状而且有核仁;④淋巴上皮样大细胞与炎性假瘤、恶性淋巴瘤或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等的鉴别,可以通过一系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判定;⑤肺透明细胞大细胞癌应与来自肾、甲状腺等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相鉴别。如果见到鳞状细胞分化,则应诊断为透明细胞鳞癌亚型。
知识点10:腺鳞癌的临床特点
腺鳞癌的大多数患者为吸烟者。大多数肿瘤是周围型,可有中央瘢痕。
知识点11:腺鳞癌的镜下改变
显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两种成分,每种成分至少占全部肿瘤的10%。p63/CK5/6与TTF-1、CK7分别表达于不同区域的肿瘤细胞群体。
知识点12:腺鳞癌的鉴别诊断
腺鳞癌的鉴别诊断:黏液表皮样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腺、低级别的黏液表皮样癌位于中央,显示涎腺同类肿瘤的特点,缺少角化及角化珠形成。
知识点13:肉瘤样癌的病因
引起肉瘤样癌的主要因素为吸烟,部分病例可能与石棉暴露有关。
知识点14:肺癌的扩散途径——直接蔓延
中央型肺癌常常直接侵犯纵隔、心包及周围血管,或沿支气管向同侧甚至对侧肺组织蔓延。周围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胸膜并侵入胸壁。
知识点15:肺癌的扩散途径——转移
肺癌淋巴道转移常常发生较早,而且扩散速度较快。癌组织首先转移到支气管旁、肺门淋巴结,然后扩散到纵隔、锁骨上、腋窝及颈部淋巴结。周围型肺癌癌细胞可以进入胸膜下淋巴结,形成胸膜下转移灶,并且引起胸腔血性积液。血道转移一般见于脑、肾上腺、骨等器官和组织,也可转移至肝、肾、甲状腺和皮肤等处。
知识点16:肉瘤样癌的病理改变
肉瘤样癌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可以发生在中央或周围肺,多形性癌一般是倾向于侵犯胸壁的大的周围型肿瘤 |
镜下改变 |
①多形性癌为分化差的含有梭形细胞或巨细胞癌成分的非小细胞癌;②梭形细胞癌是只有梭形细胞肿瘤组成的非小细胞癌;③巨细胞癌为一组由高度多核或单核肿瘤性巨细胞组成的非小细胞癌。肿瘤细胞失去黏附,倾向于互相分离,通常有丰富的炎症细胞浸润;④癌肉瘤是一种伴有癌(最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大细胞癌次之)和分化的肉瘤成分(如恶性软骨、骨或者骨骼肌)的混合性恶性肿瘤;⑤肺母细胞瘤可见于成年人,主要位于周边、孤立、边界清楚及体积较大。肺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肺恶性肿瘤,经典的肺母洗把脸可见于成年人,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较差。镜下可见含有类似于分化好的胎儿性腺癌的原始上皮成分与原始间叶成分,偶尔有灶状骨肉瘤、软骨肉瘤或骨骼肌肉瘤的双向性肿瘤 |
知识点17:肉瘤样癌的鉴别诊断
⑴多形性癌需要与其他原发性或转移性肉瘤相鉴别,如滑膜肉瘤。滑膜肉瘤CK染色微弱或局灶阳性,以及X:18易位有助于诊断。
⑵巨细胞癌需要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转移性绒毛膜癌等鉴别。
⑶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鉴别,免疫组织化学CK、EMA、TTF-1阳性是倾向于诊断癌的特征。
⑷癌肉瘤需与其他亚型肉瘤样癌相鉴别。
⑸肺母细胞瘤需与胸膜肺母洗把脸、胎儿性腺癌、原发性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肺母细胞瘤其上皮和间叶成分均为恶性胚胎性组织,如上皮呈胚胎性宫内膜腺体,透明或核下空泡,它与癌肉瘤不同,后者上皮及间叶成分均为恶性成年人型组织,如鳞状细胞癌、腺癌、软骨肉瘤及骨肉瘤等;胎儿型腺癌(上皮性肺母细胞瘤)上皮为胚胎性恶性,间质为良性成熟的纤维组织;胸膜肺母细胞瘤又称为儿童型肺母细胞瘤,也可见于成年人,其上皮成分(支气管上皮、间皮)为良性,而间质为原始小圆恶性细胞,可伴有或不伴有骨骼肌母细胞分化。
⑹其他需要鉴别的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Kaposi肉瘤和黑色素瘤等。
知识点18: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见各年龄,平均诊断年龄为55岁,是儿童肺部肿瘤的最常见类型,男女发病率无相差。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及咯血。尽管这类肿瘤细胞中有神经肽类物质,但是大部分无内分泌功能。少数患者可有内分泌症状,如Cushing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少见,但是肿瘤广泛转移后可出现。影像学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肺结节。根据其基本形态改变可分为典型类癌与非典型类癌两种。
知识点19: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改变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类癌大约1/3为中央型,1/3为周围型(胸膜下),1/3位于肺的中部。中央型大多呈指状或息肉样突出于支气管腔内,表面光滑,常覆盖以完整黏膜。周围型多为实性结节。如果手术切除时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则多为非典型类癌
|
镜下改变 |
显示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征性生长方式,主要包括器官样、小梁状、岛状、带状、栅栏状或菊形团状排列。瘤细胞具有一致的细胞学特点:嗜酸性颗粒状胞浆,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胡椒或盐样,且核仁不明显。典型类癌核分裂象少于2个/10HP,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不典型类癌核分裂象为2-10个/10HP并且伴有小灶状坏死,为中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级别) |
知识点20: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①与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鉴别,如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小细胞癌,两者核分裂象均>11个/10HP并且伴有片状坏死,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出现核仁;小细胞癌细胞核呈细胞颗粒状,无核仁;②类癌中出现假腺样排列应与腺癌、黏液表皮样癌与腺样囊性癌相鉴别,可通过免疫组化加以鉴别;③类癌中器官样巢状排列需与副节瘤相鉴别,副节瘤免疫组化CK染色缺乏,S-100阳性;④梭形细胞类癌与间叶性肿瘤,可通过细颗粒状染色质、器官样巢状排列与免疫组织化学加以鉴别;⑤乳头状排列的类癌需与硬化性血管瘤鉴别;⑥类癌的上皮样排列需要与转移性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相鉴别。
知识点2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支气管内间叶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与体征多与受累部位有关。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规则的孤立肿块。病变一般是局限性,较少累及胸壁、纵隔或胸膜。复发与转移少见。
知识点22: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孤立的圆形肿块,质韧,呈黄色或灰黄色,病变无包膜 |
镜下改变 |
主要由胶原、炎症细胞和不等量的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温和的梭形细胞混合而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席纹状结构,具有卵圆形核且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常见。浸润性炎症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与组织细胞(包括Touton型巨细胞)。年轻患者的浆细胞可能占主要成分,并且可伴有淋巴滤泡 |
知识点23: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点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少见的肺良性肿瘤,以中年女性患者多发,多数患者无症状,大多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咯血、咳嗽及胸痛等。影像学显示外周孤立的、边界清楚的肿块。
知识点24: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病理改变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物边界清楚,实性,灰色至黄褐色,可伴有出血灶 |
镜下改变 |
肿瘤细胞可以构成一系列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主要表现出实性区、硬化区、乳头状区及血管瘤样区等,可以一种组织结构为主,但大多数为混合存在。瘤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立方样细胞,主要位于乳头表面、“血管”内衬核陷于实性区内的腺样细胞,形态上与II型肺泡上皮细胞类似,乳头表面的立方样细胞可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另一种是间质细胞,主要位于乳头内部或实性区,细胞小、圆形或多角形,界限清楚,胞质嗜酸性或空亮。组织中可见较多的肥大细胞;硬化区内可伴有胆固醇裂隙、黄瘤细胞、慢性炎症、含铁血黄素、钙化甚至骨化等 |
知识点25: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鉴别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当中出现的多核瘤巨细胞核硬化型乳头(间质呈无细胞性纤维化),以及深陷实性区内呈腺样分布的多角形细胞时,需与乳头状癌、类癌与lepidic生长为主型的肺癌相鉴别。当瘤细胞呈实性空亮时,需与透明细胞肿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肺透明细胞癌及肺透明细胞肿瘤)相鉴别。
知识点26: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
透明细胞肿瘤一般无症状。大多为外周孤立的肿物。可能由于起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为“糖瘤”。
知识点27:透明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透明细胞肿瘤与原发性或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相鉴别。透明细胞肿瘤缺少细胞的不典型性,有特征性的薄壁窦样血管,S-100与HMB45阳性,CK阴性。转移性肾细胞癌显示坏死与上皮标记阳性。颗粒细胞瘤S-100阳性,但是HMB45阴性,胞质内不含糖原。转移性黑色素瘤与透明细胞肉瘤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知识点2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改变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改变
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肺MALT淋巴瘤是发生于肺内最常见的淋巴瘤。受累肺组织表现为实变的肿块,呈黄色或奶油色 |
镜下改变 |
类似单核样的具有一定异型性的小淋巴细胞构成,可见散在的免疫母细胞或中心母细胞,可有浆细胞分化。典型的病变表现为肿瘤细胞浸润到支气管黏膜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
知识点29: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咳嗽和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为实性和多发性肿块。
知识点30: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镜下改变
肿瘤是由弥漫成片的大的、母细胞性淋巴样细胞构成,浸润肺实质。常见胸膜受累和血管浸润,常有坏死。
知识点31: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包括:大细胞或小细胞性未分化癌、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少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应用CK、PLAP、CD3、CD20、CD30、ALK1、CD15、CD45和EMA免疫组化组合一般可鉴别。与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浸润到肺的鉴别,主要为通过了解临床病史,特别是纵隔有无肿物。
知识点32: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胸膜肺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婴幼儿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为1-12岁,中位年龄为2岁,无性别差别,大约25%的患者有家族史。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影像学改变呈现单侧或双侧局限性含气囊肿,囊内有较宽间隔和实性肿块。
知识点33:胸膜肺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胸膜肺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囊性或囊实性肿物 |
镜下改变 |
组织学分三型。I型:完全囊性型,为多囊性结构。良性呼吸上皮下出现恶性原始小细胞,呈层带样聚集,可以出现骨骼肌母细胞分化。小的原始软骨岛和透明分隔的基质是特征。II型:多囊性伴实性结节型,即在囊性基础上出现实质性区域,该区域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片状生长,可见骨骼肌肉瘤或梭形细胞肉瘤成分。III型:完全呈实性,可见间变性未分化肉瘤样成分,一般包括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及血管肉瘤成分等 |
知识点34:胸膜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⑴良性囊性病变,如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两者在影像学上无法区别。为胚胎发育异常,较胸膜肺母细胞瘤常见,无胚胎层及横纹肌母细胞分化。
⑵含有母细胞的肿瘤,肺母细胞瘤、转移性肾母细胞瘤及滑膜肉瘤。转移性肾母细胞瘤包括未分化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及上皮成分,可见幼稚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与滑膜肉瘤可以通过免疫组化EMA、CK及CD99表达鉴别。
知识点35:胸膜肺母细胞瘤的预后
胸膜肺母细胞瘤I型预后好,II型、III型预后差。I型5年生存率可达80%-90%。
知识点36:肺乳头状腺瘤的临床特点
肺乳头状腺瘤的患者年龄为7-60岁。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大多在体检时发现肺周边区域有较小的圆形阴影。
知识点37:肺乳头状腺瘤的病理改变
肺乳头状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单发性瘤结节,界清,灰白色,切面呈粗糙小颗粒状,无出血或坏死 |
镜下改变 |
可见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其表面被覆大小一致的立方状或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乳头轴心为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一般无出血坏死 |
知识点38:肺乳头状腺瘤的鉴别诊断
肺乳头状腺瘤的鉴别诊断:①不典型腺瘤样增生;②乳头状腺癌;③原位腺癌。
知识点39:支气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支气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可为外生性或内翻性,可单发或多发。多发性者称为支气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病,手术切除后通常容易复发。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知识点40:支气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支气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①单发者,在支气管腔内呈菜花状赘生物,白褐色,质软至中等硬度。大小0.7-9cm;②多发者,在支气管黏膜表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赘生物,少则数个,多则成百 |
镜下改变 |
瘤组织主要由疏松的纤维血管轴心被覆角化或非角化上皮(类似移行上皮)构成。内翻性病变的特点是鳞状上皮不规则内陷,包围内生性巢的基膜与表面上皮下的基膜相续,基底细胞与基膜垂直,而中心细胞表现为平行和漩涡状 |
知识点41:支气管腺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支气管腺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单发,位于较大的支气管内呈息肉状,大小0.7-1.5cm。细支气管内病变可为实性而无明显的乳头状突起 |
镜下改变 |
乳头表面被覆假复层或单层柱状上皮,可有、无纤毛,可含杯状细胞。纤维血管轴心粗大分支,可伴玻璃样变,通常无炎性细胞 |
知识点42:支气管混合性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支气管混合性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单发或多发,病变呈息肉状突入支气管腔内,棕色或红色 |
镜下改变 |
乳头被覆鳞状及腺上皮,1/3的上皮应由腺上皮组成。纤维血管轴心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知识点43:肺泡性腺瘤的临床特点
肺泡性腺瘤非常少见,发病年龄为39-70岁。一般无症状。
知识点44:肺泡性腺瘤的病理改变
肺泡性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可见肿瘤界限清楚,大小为0.7-6cm,分叶状,多囊性,质软到硬,切面呈淡黄色至棕色 |
镜下改变 |
①可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主要由类似肺泡的大囊肿和小腔隙构成;②囊性腔隙衬以细胞学上温和的扁平、立方与鞋钉样细胞,腔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状物质,可见鳞状上皮化生;③纤维性与黏液样变的间质厚度不等 |
知识点45:肺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
肺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①硬化性血管瘤;②淋巴管瘤。
知识点46: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特点
黏液性囊腺瘤的发病年龄为50-70岁,一般无症状。确定诊断需外科切除与完整的组织学样本。
知识点47:黏液性囊腺瘤的病理改变
黏液性囊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瘤一般位于肺的外周部,大小为1-5cm。单房性充满黏液的囊肿,囊壁薄(约为0.1cm) |
镜下改变 |
囊性肿瘤主要由纤维性囊壁局限性包绕,富含黏液。囊壁被覆着一层不连续的低立方状到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核大多位于基底部,可有局灶性假复层核 |
知识点48: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
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黏液性囊腺癌或腺癌。
知识点49:腺泡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腺泡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单发性结节状肿块,无包膜,质软,呈淡黄色 |
镜下改变 |
瘤细胞呈片状或腺泡样排列。大部分瘤细胞为立方形或多边形,胞质淡染呈泡沫状,核常偏位,空泡状,称为亮细胞。多边形细胞胞质嗜碱性着色深,核小深染,称为暗细胞,其稀疏散在性分布在亮细胞之间。细胞大小相似,无核分裂象 |
知识点50:嗜酸性细胞腺瘤的病理改变
嗜酸性细胞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大多位于大支气管内,直径3-4cm,境界清楚 |
镜下改变 |
瘤细胞是由胞质含嗜酸性颗粒的大细胞组成,大多围绕血管排列成片状、带状及腺样结构 |
知识点51:嗜酸性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
嗜酸性细胞腺瘤与嗜酸性细胞类癌相鉴别。
知识点52: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临床特点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在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与体征。大多在体检或通过显微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其病变可长期稳定不变。
知识点53: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理改变
不典型腺瘤样改变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病变主要位于肺周围接近胸膜处核肺上叶。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病灶,灰黄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直径≤5mm,大多数<3mm,罕见超过10mm,当肿瘤>5mm时应当仔细观察细胞的异型程度,以免误诊 |
镜下改变 |
可见肺泡被覆单层不典型增生的圆形、立方形、低柱状或鞋钉样细胞,细胞之间有空隙,不互相连接,少数细胞有连续,但细胞核未见重叠。局部可出现假乳头与细胞簇。一般可见双核及核内包涵体细胞,核分裂象极少。在外周有些细胞逐渐与正常肺泡的被覆细胞相移行。肺泡壁由于胶原、成纤维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存在而增厚,病变中央常无炎症及纤维化 |
知识点5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鉴别诊断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鉴别诊断:①乳头状腺癌;②原位腺癌;③支气管肺泡炎。
知识点55: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的临床特点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好发于任何年龄,以女性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长,缓慢加重的无痰干咳及渐进性呼吸困难,体格检查没有阳性特征,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障碍。
知识点56: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的病理改变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一侧或双侧肺可见界限清楚的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节。体积稍大者质较硬,呈均质性的界限清楚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
镜下改变 |
早期病变仅限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上皮内,形成小群细胞数量不等的结节,较大的病变可以突入管腔,但未突破基膜。增生的细胞一般呈巢状排列,温和一致,胞质丰富,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 |
知识点57: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的鉴别诊断:①肺脑膜瘤样小结节;②反应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
知识点58:原位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原位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在支气管镜和大体检查时无明显改变。如出现异常时,可见类似白斑的局灶性或多灶性灰色斑块样病变,支气管黏膜皱襞消失,或呈细颗粒状、息肉样病变 |
镜下改变 |
其诊断标准与宫颈、 病变相同 |
知识点59:原位腺癌的临床特点
原位腺癌时一种排除性诊断,必须将肿瘤全部取材切片,排除浸润的可能性后方可作出诊断。生长缓慢,5年无瘤生存率高达100%。若病变伴有局灶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则5年生产率为75%。
知识点60:原位腺癌的病理改变
原位腺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原位腺癌病灶大小不一,多数大小≤2cm。当癌细胞沿肺泡隔增殖、扩展,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时,呈灰白色,周界不清楚,似肺炎灶;黏液性者常为实性结节或实变,实变区含有黏液 |
镜下改变 |
①非黏液性(常见):似Clara细胞的瘤细胞柱状或钉突状(核位于胞质顶端),胞质嗜酸性。分化好者,细胞及其核大小较一致。分化较差者,肺泡结构仍保持,但细胞大小,形状不等,且排列较乱,部分呈复层,可见核分裂。似II型肺泡细胞的瘤细胞表现为立方或圆丘状,胞质内具有小空泡或透明及泡沫样。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②黏液性(极少见):癌细胞产生黏液,形成“肺泡黏液湖”。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异型性不明显,表现为高柱状。胞质丰富,充满黏液。核位于基底部,深染,小或中等大小,有小核仁;③混合性(罕见):由黏液与非黏液细胞(似Clara细胞和II型肺泡细胞)组成 |
知识点61:微浸润性腺癌的病理改变
肺内局限性且瘤体≤3cm的小腺癌,癌细胞以贴壁生长方式为主,伴有病变内1个或多个浸润灶,任一视野下间质浸润的最大径≤5mm。若存在多处间质浸润,应以最大直径浸润灶为准,而不能将多处浸润灶的直径相加。浸润成分的判断指标:①癌细胞浸润时,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②出现贴壁生长以外的类型,如乳头状、腺泡状、微乳头状或实性型。
知识点62:腺泡为主型腺癌的镜下病理改变
柱状或立方形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腺泡状,有时排列呈筛状结构。细胞较大,胞质丰富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且核仁明显,核分裂象3-4/10HPF,伴有黏液。
知识点63:腺泡为主型腺癌的鉴别诊断
腺泡为主型腺癌与原位癌相鉴别。
知识点64:微乳头为主型腺癌的临床特点
微乳头为主型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
知识点65:微乳头为主型腺癌的镜下病理改变
微乳头为主型腺癌的镜下组织形态特征有:无纤维血管轴心的细胞簇漂浮在肺泡腔或密集在纤维间隙中;相似的微乳头漂浮在衬覆肿瘤细胞的腔内,类似细支气管肺泡癌;瘤细胞小,立方形,核轻度异型;常可见脉管或间质侵犯,可见砂粒体。
知识点66:实性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的病理改变
每2个高倍视野中有1个视野应当至少有5个瘤细胞含有黏液,黏液可以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镜下病理改变为:缺乏杯状或柱状细胞,由片状的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大小不等,排列松散,核异型性明显,胞质常常有黏液;瘤组织无腺泡,腺管、乳头微乳头结构或贴壁生长,肿瘤表现为100%实性生长。
知识点67:实性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的鉴别诊断
实性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的鉴别诊断:①大细胞癌;②鳞状细胞癌。
知识点68:胎儿型腺癌的临床特点
胎儿型腺癌发病年龄大多为10-73岁,年轻患者较多,无明显性别倾向。患者中80%的有吸烟史。高分化型属低度恶性,生长期较长,以局部生长为主,无论肿瘤大小,均很少发生远处转移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胎儿型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
知识点69:胎儿型腺癌的病理改变
胎儿型腺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瘤大多位于肺外周,且无包膜,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楚。也可呈息肉状突向支气管腔 |
镜下改变 |
瘤细胞组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与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被覆细胞大部分为1-2层,细胞形态比较一致,核小且深染,有核上及核下糖原空泡。常常可见由伴有丰富嗜酸性与颗粒状胞质的多角形细胞组成的圆形桑葚体(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鳞状桑葚相似)。可见核分裂象,无坏死。纤维性间质稀少、成熟 |
知识点70: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特点
黏液性囊腺癌是肺浸润性腺癌的一种极少见变异型,其预后较黏液性腺癌好。
知识点71:黏液性囊腺癌的病理改变
可见部分纤维组织包膜的局限性肿瘤。中间为伴有黏液池的囊性变区。肿瘤性的黏液上皮沿着肺泡壁生长。
知识点72:黏液性囊腺癌的鉴别诊断
黏液性囊腺癌的鉴别诊断:①黏液性原位癌;②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知识点73:不典型类癌的临床特点
不典型类癌为中分化神经内分泌癌(WHO II级)。直径大于3.5cm,核多形性,核分裂率高核气道播散,提示预后差。栅栏样、乳头形成和假腺样排列是预后好的特点。
知识点74:不典型类癌的病理改变
不典型类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瘤主要位于肺实质靠近较大支气管。体积较典型类癌大,色泽不一,坏死和出血为其特征 |
镜下改变 |
①癌巢一般呈实性片状、器官样或菊形团样。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区坏死突出;②细胞多形性明显,核染色质呈细小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2-10个/10HP) |
知识点75:不典型类癌的鉴别诊断
不典型类癌的鉴别诊断:①小细胞肺癌;②典型类癌。
知识点76: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肺母细胞瘤大多见于成人吸烟男性,也可见于儿童。一般发生于胸膜下周边肺组织,也可发生于大支气管内。肺母细胞瘤多单发,右肺发病率高于左肺。
知识点77:肺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由恶性上皮成分与恶性间叶成分共同构成:①上皮成分。子宫内膜样腺体,实体巢;基底样细胞,微菊形团样腺体;未分化上皮细胞巢;②间叶成分:无分化特征的梭形细胞肉瘤;原始间叶组织。
知识点78: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①转移性肾母细胞癌;②胸膜肺母细胞瘤;③癌肉瘤。
知识点79: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为低度恶性(低或中级别)血管源性肿瘤;生长缓慢:病因可能与血管发育不良、外伤、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以年轻女性多见,年龄7-80岁。生存期为1-15年,体重下降、贫血、肺部症状及血性胸腔积液,其生产率<1年。
知识点80: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肺内散在多发性0.1-2cm大小的实性肿块,界限清楚,呈灰白或灰褐色,切面均匀一致,类似软骨样。少数为孤立结节 |
镜下改变 |
①瘤细胞呈巢团状、条索状,腺样结构或不规则排列,细胞异型性小;②细胞呈多角形、圆形、不规则短梭形,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泡状、核仁小、核分裂象少;③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核偏位呈印戒状,有时空泡内可见红细胞或其碎片,这种单细胞内原始血管腔为本瘤特征性的改变 |
知识点81: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鉴别诊断:①腺癌或黏液腺癌;②黏液样软骨肉瘤;③间皮瘤;④化学感受器。
知识点82: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特点
肺动脉肉瘤原发于肺动脉干活较大肺动脉分支。分为内膜肉瘤和管壁肉瘤,发病年龄为13-86岁,女性稍为多见。影像学示肺门肿块呈“三叶草”征,对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其临床表现极像肺血管栓塞症或其他肺血管疾病,预后很差。
知识点83:肺动脉肉瘤的病理改变
肺动脉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大多数累及双侧肺动脉。内膜肉瘤肿瘤为黏液样或胶冻状团块,似血栓样充塞血管腔,直径为1-10cm。小者呈息肉样附于管壁,巨大时向血管外膨胀性生长,切面大多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质地中等硬度 |
镜下改变 |
黏液样背景下以梭形细胞增生为特征,细胞排列呈束状,明显时与平滑肌肉瘤类似。细胞异型性、核多形性程度不等。上皮样与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可见多种分化的肉瘤灶 |
知识点84:肺动脉肉瘤的鉴别诊断
肺动脉肉瘤的鉴别诊断: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②转移性软组织肉瘤;③小圆细胞脂肪肉瘤。
知识点85:大细胞癌伴有横纹肌样表型的临床特点
大细胞癌伴有横纹肌样表型临床症状与一般肺癌相似。男性患者较多,常见于中老年人。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
知识点86:大细胞癌伴有横纹肌样表型的病理改变
大细胞癌伴有横纹肌样表型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瘤体大多位于肺周边部,直径一般大于3cm,多呈灰白色,可伴有出血、坏死 |
镜下改变 |
可见具有横纹肌样特点的肿瘤细胞;癌细胞大,胞质丰富含嗜酸性包涵体。常伴小灶腺癌或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 |
知识点87:典型类癌的临床特点
典型类癌为低度恶性,发生年龄相比其他型肺癌较早,以30-40岁患者常见。肿瘤生长缓慢,可长达20年;可产生类癌综合征(阵发性颜面潮红、气促、水泻等症状)。即使伴有淋巴结转移,预后也极好。
知识点88:典型类癌的病理改变
典型类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90%发生在大支气管内,并呈息肉状,而在周边肺组织呈实体性,直径超过5cm,质地稍硬,切面呈灰白带黄色,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楚 |
镜下改变 |
癌细胞一般镶嵌排列,形成实体巢,条索或小梁状,部分可见小的腺样或菊形团及真假乳头。癌细胞大小形状一致,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均匀分布,核分裂象罕见,胞质透明或含嗜酸性细颗粒。间质富于血管,纤维结缔组织极少 |
知识点89:典型类癌的变异型
典型类癌的变异型包括嗜酸性细胞型类癌、梭形细胞类癌、透明细胞型类癌、印戒细胞类癌、乳头状类癌、黑色素型类癌。
知识点90:微瘤型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
微瘤型支气管类癌与支气管扩张及其他伴有瘢痕形成的疾病相伴随,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中老年患者较多见。
知识点91:微瘤型支气管类癌的病理改变
微瘤型支气管类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瘤灶极小,仅为3-4mm,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靠近细支气管外,常常为散在多发。颜色相较周围肺组织稍淡 |
镜下改变 |
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周围肺间质核肺泡腔内癌细胞小巢浸润。癌细胞巢与肺小动脉壁紧密相邻,却找不到肺小动脉伴行的细支气管。癌细胞胞质较多,淡染。核居中,染色质细小而稀疏;部分癌细胞胞质较少,核深染,似小细胞肺癌,但无异型性、坏死 |
知识点92: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
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支气管刺激或阻塞症状可达数年,X线胸片可无异常发现或有结节状阴影。
知识点93: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改变
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质硬、灰白色息肉状肿瘤突向支气管腔,可穿破支气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巨块 |
镜下改变 |
表皮样大细胞呈片状分布,并伴有细胞间桥及角化现象。大细胞之间散在岛屿状产生黏液的腺上皮,可见细胞呈椭圆形,具有圆形核和弱嗜酸性胞质的颗粒状细胞(中间型细胞)。瘤细胞核形规则、居中,核分裂象少或无,且坏死不显著 |
知识点94: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特点
黏液样肉瘤为“伴有EWSR-CREB1基因融合的原发性肺黏液样肉瘤”。女性患者较多,发病年龄27-67岁。
知识点95:黏液样肉瘤的病理改变
黏液样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瘤呈结节状,且界限清楚,直径为1-4cm,切面呈胶冻状,色白或灰、黄 |
镜下改变 |
肿瘤呈分叶状,在黏液样间质中有条索状、梭形及星状细胞分布,类似骨外的黏液样软骨肉瘤。可见轻度核不典型性、灶状多形性和坏死 |
知识点96: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大多发生于育龄女性,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及乳糜性胸腔积液。本病预后差,自然病程呈进行性进展,以囊性变为主者比以肌型为主者预后差。
知识点97: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病理改变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①两肺及脏层胸膜下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腔,或蜂窝状改变;②囊腔间为灰白色的厚间隔;③早期病变可能只显示几个散在的囊肿 |
镜下改变 |
①囊状改变和肺间质中梭形或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围绕小气道、淋巴管及小血管;②可呈结节状凸入小气道,导致终末小气道和肺泡囊性变;③阻塞淋巴管和小静脉,导致淋巴管扩张与淋巴液淤滞、血管破裂与含铁血黄素沉积 |
知识点98: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鉴别诊断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鉴别诊断:①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②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知识点99:错构瘤的临床特点
错构瘤(纤维软骨脂肪瘤、良性间叶瘤)大多见于成年男性,通常在胸片体检时发现。
知识点100:错构瘤的病理改变
错构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①一般为孤立性,也可为多发性;②可呈结节或息肉状突向支气管腔(管内型)。肺内肿块呈类圆形或圆形,有包膜,直径可达2cm;切面呈灰白色,分叶状;③软骨瘤成分多者,质硬。如果脂肪组织较多者,质软,灰黄色 |
镜下改变 |
①瘤组织主要由成熟的软骨、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等多种间叶成分构成;②软骨呈岛状分布;③呼吸上皮内衬的不规则裂隙将瘤组织分隔包绕 |
知识点101:错构瘤的鉴别诊断
错构瘤的鉴别诊断:软骨瘤。
知识点102: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临床特点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比较罕见,大多发生于有间质性肺疾病的儿童,可伴有胸腔积液。
知识点103: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病理改变
大小不等,相互吻合,衬以内皮细胞的腔隙沿胸膜、小叶内间隔及支气管血管鞘内的正常淋巴管分布路径弥漫分布,腔内含无细胞的嗜酸性物质。腔隙之间可见数量不等的类似平滑肌样的梭形细胞。
知识点104: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鉴别诊断:①淋巴管平滑肌瘤病;②淋巴管扩张。
知识点105:肺内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肺内胸腺瘤罕见,低度恶性。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为20-80岁。
知识点106:肺内胸腺瘤的病理改变
肺内胸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
病理改变 |
肉眼改变 |
肿瘤结节状,大小为0.5-12cm,有厚的包膜。切面分叶状,实性,可伴有囊性变,颜色各不相同。可见于右肺,大多为单发,偶有多发者 |
镜下改变 |
组织学表现与起源于纵隔的胸腺瘤相同 |
知识点107:肺内胸腺瘤的鉴别诊断
肺内胸腺瘤的鉴别诊断:①原发性纵隔胸腺瘤浸润至肺;②T细胞型淋巴瘤;③梭形细胞鳞癌。
知识点108:肺淋巴组织炎性增生与肺淋巴组织肿瘤的区别
肺淋巴组织炎性增生与肺淋巴组织肿瘤的区别见表
序号 |
肺淋巴组织炎性增生 |
肺淋巴组织肿瘤 |
1 |
大体观为灰白色斑纹状聚集形成球形肿块,质较硬 |
灰白色、质匀、细较软的肿块,周边区不规则、毛刺状 |
2 |
组成的细胞类型较多,有成熟的淋巴细胞质细胞(为主)与少量的淋巴母细胞,常见有规则的生发中心;多形成围绕支气管、血管周淋巴组织增生,也可以浸润于管壁内,血管内皮细胞肿大、增生而使管腔狭窄或纤维性闭锁 |
细胞形态较单一,主要为小淋巴样或大淋巴样瘤细胞,核分裂象多;可有不规则核扩大的生发中心;瘤细胞浸润破坏支气管壁、血管壁与气腔,肺淋巴管或小血管腔内,有瘤细胞栓 |
3 |
肺门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现象 |
肺门淋巴结多有淋巴瘤组织出现 |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