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家集采文件内容大体上之前已经知道,规则有些变动但是变化不大,增加了申报价格相同时排序问题,整体规则比较好理解,下面用大数据解析第二轮各产品综合情况。
新一轮国家集采文件内容大体上之前已经知道,规则有些变动但是变化不大,增加了申报价格相同时排序问题,整体规则比较好理解,下面用大数据解析第二轮各产品综合情况。
省份&产品大数据
笔者根据国家正式公布产品、限价,结合大数据对国采产品、省区报量剂型大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一、区域大数据
简评:
1、用药差异:各省用药差别与申报习惯在数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一批扩围的时候广东排在第十名左右,江西也排在第十名左右;我猜申报量的时候有的省份偏保守。
2、与经济基础呈正相关: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废话么?但是,每个产品在区域的报量具有严重的特异性分布。
3、中选后选区:中选后选区一方面是看申报数量,另外一方面还要看省份的用药习惯,所以说用数据讲话才最有说服力。
二、产品大数据
简评:
1、报量数据:阿卡波糖与阿莫西林基本上就涵盖了所有产品报量的50%,他达拉非的报量实在是,,本身就是以临床以外的市场为主导,不知道能降多少价格,但是我们有齐大哥在,价格降幅不成问题。
2、金额数据:从采购金额来看铝碳酸镁与实际数量感觉上有所出入,包括莫西沙星;奥美沙坦酯是本次信立泰唯一一个可参与产品,在上一轮的氯吡格雷上“折戟沉沙”股票价格一直在18--19元徘徊,不知是否会志在必得。
3、金额过小:金额过小的(全国年度5000万以下)就算是有几家中标,除了用中标的选区来搏市场的继续开拓以外,实在是不够诱人。
这里也反应出一件事,就是国家对各领域产品都涵盖在国采范围内惠及老百姓,这点必须点赞。
竞争格局及市场分析
笔者根据国家正式公布产品、限价,采购量等情况,结合符合国采文件描述的可入围企业做如下分析;
简评之报价策略:
1、成本裸奔:不论怎么算这都是医药企业工业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原料可及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大企业的优势在这里能充分发挥出来;剩下的就是你想赚多少钱的问题。
还有就是,是否愿意拿一个高价搏一个“满堂彩”呢?
2、切记患得患失:不管是什么产品,既然已经突破三家,那么后面就绝对还有后来者,只不过是现在还没看到是否申报而已。
笔者此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从第一批第一轮京、沪、津、渝来看,没中选的产品基本就是退出市场,原本以为零售市场可以搏一搏,从实际数据来看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零售市场并没有怎么增加多少。
3、历史记录:不管过评之后是否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以前的各企业投标记录必须是拿出来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投过标就说明那个成本是企业可以承受的;另外,也要看看单产品全国所有企业、所有区域的最低投标记录,这就是全方位思考的逻辑。
4、原料来源:原料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死线,如果原料是自己的那么中标之后还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如果原料是别人的,那必须在投标之前要充分的和原料厂家进行沟通,不能卸磨杀驴在背后捅刀子。
现在原料都是过评方给予关联的,其实就是一个产品的两个股东,不中标对谁都不好,中标了就是“一手托两家”的局面;如果,这个时候原料厂家脑子发热,那绝没有好果子吃。
5、投标风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投标思路,只有齐大哥的投标的思路实在是高深,不能以常理来推测之。
但是,高手往往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拿出自己的杀手锏,以前各省你拉我推的各有得失,但是这个报价是“一锤定乾坤”的大战,“中者生、落者亡”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
分析风格固然是有用,但是这里用处不大,否则,可能就会像上一轮天晴的恩替卡韦、京新的瑞舒伐他汀、信立泰的氯吡格雷;马后炮谁都会说,但是历史的经验在这里似乎失去了作用。
6、决心与科学:这个时候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大格局、大魄力,下面人怎么分析的头头是道,最后还是要老大来签字确认的,否则,万一不中标让谁来背锅呢?
决心就是要知道不中标就是投入一致性评价的钱基本上白花了,连动静都没的一个,科学就是要充分的计算各种成本、甚至连商业这个时候都要提前打好招呼,只要我中标你要给予我配送上的支持和优惠,同时也要测算产品中标/不中标后的团队损益情况。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