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目前已经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
乳腺癌目前已经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
“早诊早治”——乳腺癌患者获益之本
众所周知,目前乳腺癌已经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同胞的健康危害非常大。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7万,死亡病例超过17万,鉴于如此多死亡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生该怎么做?关键是“关口前移”,从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
1984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自1988年开始从事乳腺疾病的诊疗工作。对乳腺肿瘤疾病的诊疗,我深有体会,对于早发现的乳腺癌,那么患者通过较小的手术即可完成治疗,这不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命。甚至患者的外形亦不会受到影响,花费也较低。但若没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所需花费则较多。且患者需要经历较多痛苦,临床医生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后,患者还是只能获得低质量的短期生存。早期诊断与晚期诊断,患者结局相差巨大。
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首先,需要让更多女性朋友有乳腺保健意识,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体检;其次,进行筛查,这是需要全社会通过完善体制来进行的。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呼吁筛查的重要性,参与乳腺癌筛查方法的研究,制定、指导规范化筛查途径,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方式;第三,需要扩大专业医师队伍,提升医师专业水平,这样才能让发现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目前在乳腺癌“早诊、早治”方面需要进行的宣教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例如,经济发达、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的专家需要安排时间,到县级医院等基层医院进行交流。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因为部分患者因为经济等多种条件限制,无法接收到更好的治疗,那就需要提升各地医疗水平。除了专家下基层的交流,还需要基层的医生走上去,到有规模的中心进行交流、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地区整体治疗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临床医生上下求索
作为专业从事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医生,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和生活水平。前面提及三方面,即宣教、筛查、提升,这三方面都不能落下。当然,临床工作本就繁重,但临床医生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是要做好自身水平的提升。相信随着乳腺癌早诊、早治理念的推广、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乳腺癌诊疗水平将会得到非常好的提升。
医疗水平不均衡,吕梁山地区亟待发展与提升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期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显着。目前发达地区的乳腺癌整体治疗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大部分乳腺癌患者仍没有得到理想的治疗。很多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而因为不同地区诊疗水平的不同,很多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治疗。
并非医生不想进行规范化的治疗,而是受限于多种因素,例如部分地区的病理诊断水平落后,很多地区甚至无法进行标准、规范的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因此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个体化诊疗。
作为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区的柳林县同样如此,与大部分中西部基层医院一样,目前尚不具备单独的乳腺癌诊治团队,设备亦不够健全,知识结构不甚合理,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培训,提升诊疗水平。
走出去,拿进来——医生水平提升需要多方协作
今天,非常开心能够有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到柳林来进行培训、交流。通过这样的培训班,能够缩小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医院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差距,使广大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就能够接受规范的诊疗技术。通过学习班的举办,能够推动山西吕梁山区的乳腺癌诊疗水平,使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诊疗的医师,改善乳腺癌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现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而通过相关的培训,能够让临床选择药物时能够遵循指南的推荐,确保治疗的效果,让患者最大获益。
精准医疗时代乳腺癌患者需要合理的全程管理
精准医疗时代,乳腺癌精准诊疗的前提是分子分型。我们知道目前乳腺癌可以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等。这是通过激素受体状态、Ki67状态、HER2表达状态等进行的分型。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减少乳腺癌的复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使患者长期生存。
临床实践经验显示,长期内分泌治疗会带来副作用,如骨痛、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增厚、血脂变化、血栓等。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而标准治疗的时间从5年延长到10年,长期治疗引起副作用的几率更大,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抗肿瘤治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抗癌过程中伴随疾病的管理就越来越重要。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就需要更多地关注与管理。例如,部分患者就需要选择对骨安全影响较小的药物,以降低骨安全问题的发生。而甾体类AI药物具有独特的雄激素样结构,与非甾体类AI药物比较,对骨安全的影响较小。研究亦证实,甾体类AI和非甾体类AI药物降低雌激素水平和增加骨吸收标志物水平的程度相近,但是甾体类AI依西美坦治疗24周,可持续增加血清骨形成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因此建议高危患者可以选择甾体类AI药物治疗。
孙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及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理事。
田富国,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癌)首席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妇保分会乳腺学组委员,山西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