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全科医学

癫痫发作,也许是寄生虫惹的祸!

作者:徐庚 魏宇魁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日期:2019-04-22
导读

癫痫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种因素如遗传、肿瘤、感染、外伤等均可导致癫痫的发生。所以在癫痫的诊疗过程中,怎样辨明病因是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遇上较为罕见的情况时,更需小心谨慎,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字: 癫痫 | | 寄生虫 | |

癫痫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种因素如遗传、肿瘤、感染、外伤等均可导致癫痫的发生。所以在癫痫的诊疗过程中,怎样辨明病因是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遇上较为罕见的情况时,更需小心谨慎,避免漏诊误诊。

本期病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病历资料

(本病例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魏宇魁医生提供)

▌病史:

患者女,18岁,发作性双眼向右侧凝视伴意识不清近1年。

2012年8月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未予特殊处置。8月6日,乘车时突然出现双眼向右侧凝视、头向右扭曲,出现意识不清、跌倒,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正常,无大小便失禁。

2012年9月18日,晚饭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约1.5小时。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考虑“颅内炎性肉芽肿、症状性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未出现上述症状。

2012年10月13日,入住神经内科给予对症治疗,激素治疗一个月后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AEDs,有2次癫痫发作。

2013年7月,再次癫痫发作,遂住院进一步治疗。

▌辅助检查:

核磁共振(MRI):轴位T1加权像见左侧额叶低信号影,T2加权像显示病变为高信号,周围见片状水肿带。MRI增强显示病变不规则强化。

▌诊断:

脑裂头蚴病

▌诊疗经过:

该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不典型,为了明确病变性质,指导进一步治疗,给予左额叶病变切除术。术中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镜下可见蠕动的虫体,明确该患者为脑裂头蚴病。术后进行驱虫和AEDs治疗,并逐渐停用AEDs,未出现癫痫发作。

诊断困难的罕见病,

“脑裂头蚴病”了解一下!

▌疾病简介

脑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引起的一种疾病。

成虫较少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而裂头蚴可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

在裂头蚴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引起局部肿胀甚至脓肿。

脑裂头蚴病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伴有昏迷或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图片说明: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图解)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癫痫发作、进行性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和构音障碍。其中癫痫发作和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热极为少见。

▌疾病诊断

在各项影像学检查中,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脑裂头蚴病,典型的MRI表现包括异常强化影,如外周环型、曲折串珠样或匍行管状增强,以及随访MRI中病变位置和形状的变化。Cong等人报道,第一次就诊诊断为脑部裂头蚴病的准确率为0%,经过影像学检查和多次随访MRI检查后,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1.8%和28.6%[1]。Song等人认为最具特征性的发现是MRI增强表现为隧道征。除影像学检查外,还可通过血清学抗体、病理检查、虫体评估等手段帮助确诊[2]。

该病的鉴别诊断有感染性肉芽肿、脑肿瘤性病变、结核性脑膜炎等。

▌ 疾病防治

为预防该疾病,应加强科学卫生宣传,改变不良传统观念。不用蛙肉外贴伤口,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水,以防感染。

脑裂头蚴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通常来说手术治疗效果更优。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以用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

总结

脑裂头蚴病极为罕见,但是如果患者在流行性裂头蚴病区出现癫痫、进行性头痛、头晕和游走性肉芽肿病变,则应考虑诊断脑裂头蚴病。应通过询问病史并进行病理或免疫检查,以排除本病。

专家点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徐庚教授

这样的病例在神经外科较为少见,诊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类病人往往首诊于神经内科,而后才转至神经外科。脑裂头蚴病的发生常和病人接触猫狗相关,尤其多见于农村地区。

裂头蚴幼虫可破坏脑组织,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可产生偏瘫、失语等症状。本病属于寄生虫病,对抗生素较为敏感,经抗生素治疗后,往往可以痊愈。人们在接触猫狗等动物前,应注意卫生,以预防裂头蚴病。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