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1.医生主动选择患者的三个条件 2.医生因何种因素选择患者 当今时代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 作为一名医生 如何有效地服务于患者 下面是来自马虫医生的独白
每一次点下“拒绝回答”,我都是审慎而小心的,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某个角落,一个长期受病痛折磨、受谣言影响的羞涩的人儿,终于鼓起勇气,捧着手机,把自己的隐私和信任合盘托付给一个素未谋面、名字古怪的人……于是,我会再读一遍Ta的问题,确认不适合作答后,退回;同时告诉Ta退回的原因。
我怎么挑起患者来了?“挑选”或“拒绝”,是能引发情绪的措辞,我更喜欢用“选择”来讨论医患相匹配的问题。医患双方发生关系,往往是患者先选择医生。无论是选择医院、、选择医生,或在便捷的线上平台浏览医生的背景和评价,都是患者对医生先进行的选择。在初诊、确诊、治疗、随访中的各个环节,患者都选择不治疗。但如果反过来,除非超出医生的能力和执业范围,不接诊、不治疗、治疗到一半“撂挑子”不干了,不仅少见,也有职业和道德风险,这是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医生能够主动“选择”患者,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1.患者当时情况不危急,不马上处理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2.医生对自己的医术有合理的认识。我在下面会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3.医生不以牟利为唯一目的。医生也只是谋生工作的一种,但主动“选择”患者这个行为,至少说明某些钱Ta觉得不能挣。来者不拒、包治包好的肯定不是专业上有追求的医生,或者就不是医生。
满足条件后,我会因什么因素而选择患者呢
1.我的局限
(1)有些问题不能提供建议
有些问题我能解决,但在网络平台不行。对于一些疾病,医生当面检查和必要的仪器检查是与单纯的线上咨询无法取代的。
(2)这个问题别人能比我解决得更好
每一个经过正规医学院教育、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医生,对于常见多发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疾病的诊疗原则,都应当是掌握的。诸如“得了痔疮,很痛怎么办?”这种问题是可以给出规范回答的,但我一般不会回答。
一来我的精力不够。
二来在别的领域,其他医生比我做得好。就知名医生, 科@许桐楷,整形@菲利普医生等等,都有各自擅长的医学方向。
三来我不想承担风险。对于患者,尤其通过诊疗行为会获得利益的情况下,即使我懂,也会交给其他专科的医生或者请会诊,这能规避我的风险。
(3)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懂
医学亚专业的细化、循证医学的兴起,对每个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去了解最新的临床医学试验和指南,很可能会被钻研业务的年轻医生超越。
在没有互联网和医学数据库的时代,“医生越老越吃香”是合理的;现在恐怕要打问号,单个医生穷尽一生的诊疗经验,也很难和一个严格设计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结果相比。我在自己专业内很多没有掌握的东西,也是这几年的诊疗过程中学习的。三天不学习,就输给阿发的狗。
2.患者的局限
(1)没找对医生
这个其实不怪患者。没有任何一门课教过我们,身体某个位置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去找什么科室的医生。不过,大家都能通过医院或医生自己公开的信息了解到医生的专业领域以及擅长的疾病。求医问药之前,值得花点心思鉴别。
(2)知识结构不同
除了医生之外,没有人有义务学习医学知识。但是,每个人都应当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素养。接诊的人多了,我从患者沟通时的用词和语气能大致判断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以及患者能多大程度上接受我的建议。
还有诸如“不用西药,副作用大,给我开个治本的中药方子”、“贴吧里不是这样说的”,这类患者,也只好让他们“另请高明”。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