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组(MDT)是一种新型的诊疗模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适合患者病情的、最适当的诊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单独执行或多学科联合执行经MDT讨论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诊疗组(MDT)是一种新型的诊疗模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适合患者病情的、最适当的诊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单独执行或多学科联合执行经MDT讨论的诊疗方案。
我国的一些医疗机构近年来针对不同疾病也开展MDT,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我们选择了几个成功案例与读者分享。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疑难胰腺病会诊中心。
驻地记者 段文利 通讯员 徐琨
有的放矢,树多学科协作典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内胰腺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国各地胰腺疾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诊治规范化、标准化缺位;与胰腺病相关科室如外科、内科站在各自的角度思考问题,加之患者就医的盲目性,使胰腺病诊治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充分展露出来。
面对疑难胰腺病患者信息不充分、疾病丰富个性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种检查结果相互矛盾的局面,如何通过机制、模式的设计和实践,整合多学科资源,汇聚多位专家的智慧和临床经验,发挥多种影像学手段的各自优势,帮助医生在看似矛盾、相互纠结的表象中找到真理、找出规律,为患者做出最优诊疗决策?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就针对胰腺疾病开展了多科协作的尝试。在我国基本外科奠基人曾宪九教授的倡导下,该院建立了基本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每周联合会诊胰腺疑难疾病的模式。上世纪90年代,在赵玉沛教授带领下,该院在既往胰腺疾病诊治协作组的基础上,整合多学科资源,对胰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诊断,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规范了胰腺癌诊治流程,缩短了确诊时间,为更多患者赢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2010年5月11日,在赵玉沛的牵头下,该院胰腺疑难病会诊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模式及流程见右图)。{未完待续,接《多学科会诊解疑难病之困2》}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