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全科医学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小田整理 来源: 日期:2015-11-28
导读

近期,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刘江伟等研究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发现,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同时提示沙漠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创伤失血性大鼠的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该文章发表于2015年02期《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研究者们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

关键字: 干热环境 | | 沙漠 | | 创伤失血性休克 | | 动物模型 | | 大鼠 | |

近期,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刘江伟等研究了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发现,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同时提示沙漠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创伤失血性大鼠的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该文章发表于2015年02期《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研究者们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干热环境II组3个实验组。麻醉后大鼠经打击及颈动脉放血,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使大鼠MAP(平均动脉压)达到(35±5)mm Hg水平,比较各组大鼠休克后3 h存活率,并对死亡大鼠及休克后3 h仍存活大鼠重要脏器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显示,休克后3 h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在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10 min内从沙漠干热环境转运到常温环境)、干热环境Ⅱ组(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仍放置在沙漠干热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0;干热环境I组与常温环境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温环境组和干热环境I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干热环境II组(P<0.01);病理学检查可见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组I死亡大鼠和干热环境组II大鼠心、肺、肝组织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较广泛,细胞坏死较严重。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