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在华盛顿召开,其中多篇研究对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诊治有了新的发现,对于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现对重点内容进行如下荟萃。
2015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在华盛顿召开,其中多篇研究对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诊治有了新的发现,对于临床工作有较大帮助,现对重点内容进行如下荟萃。
急性胰腺炎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诺多(Nayudu)等提出,既往用于重症疾病病情预测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ACCI)可用于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判断和并发症的预测,而且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依赖较少,临床更为实用。坎波斯(Campos)则比较了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发现前者诊断重症胰腺炎的特异性高而后者敏感性更高,另外此研究的结果还显示体质指数不能增加上述两个标准的诊断效率。达卡(Dhaka)则发现急性胰腺炎时液体积聚>5cm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夏尔马(Sharma)发现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降低时重症胰腺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此外,巴扎尔巴希(Bazerbachi)发现在合并非暴发性丙型肝炎时,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发生率约38%,死亡率约3.7%,须引起医生重视。巴塔查里亚(Bhattacharya)则认为预测和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时,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具有一定价值。杉本(Sugimoto)的研究提醒医生应注意急性胰腺炎相关胆道梗阻和胃输出梗阻,两者发生率约为9%,这个比例高于以前的估计值,也明显高于胰头坏死和门静脉栓塞发生率。
对于胰腺炎治疗,日本学者堀部(Horibe)等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证明,胰酶抑制剂对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症状无明显作用。
慢性胰腺炎
朱(YaohuiZhu)等的动物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发病中有着关键作用,从而为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另一项动物研究由乌尔马索夫(Ulmasov)报道,发现精-甘-天冬氨酸肽连接的整合素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胰腺炎小鼠的胰腺纤维化。
临床研究中穆尼奥斯(Munoz)等证实超声内镜在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卡普尔索(Capurso)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可导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不良,而口服乳果糖可对SIBO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贝尔弗(Belfer)发现,麦吉尔疼痛评分量表是评价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有效工具。
在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方面,罗伯特(Robert)等发现慢性胰腺炎患者如果胰管结石>12mm并且合并胰管扩张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体外振波碎石失败率明显增加。
卡恩(Cahen)等发明了一种新型可降解不覆膜支架用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的治疗,研究显示新支架安全有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胰腺癌
在胰腺癌的诊断与评估方面,考特斯马帕(Koutsioumpa)等发现新的抑癌基因(ING3)的缺失对胰腺癌的发生非常重要。帕纳斯(Panas)等比较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的CD24、CD44和CD133水平,发现CD24和CD44在胰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而CD133对两者的鉴别无明显意义。
金(Kim)发现增强CT扫查中血管增强的方式有助于判断进展期胰腺癌的化疗效果。皮丘基(Piciucchi)报道了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上升提示胰腺癌患者预后更差。
在手术治疗方面,坎特(Kantor)发现,与普通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胰十二指肠+主要血管切除术(PDV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患者对术后化疗的耐受性也明显降低,因此建议PDVR术是否必需应在术前认真评估。斯珀蒂(Sperti)则发现,对于胰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评估后选择性的再次手术可以让患者获益。
而药物治疗上帕克(Park)等认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胰酶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莫迪(Modi)则报道了雷公藤合并紫杉醇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新的有前景的化疗方案。
Modi认为,小剂量雷公藤有利于增加奥沙利铂联用Minnelide的疗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