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2014年粪微生态移植研究的“黄金时代”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任荣荣 孙刚 杨云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4-27
导读

          粪微生态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是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的一种生物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备受关注和热议。

        粪微生态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是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的一种生物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备受关注和热议。FMT通过将严格筛选的供体粪便在体外制备成悬液或冻干物,灌注到患者(受体)肠道内,从而重建患者肠道的微生态以达到治疗目的。近几年FMT发展迅速,临床研究急剧增多,截至2014年12月,仅2014年一年中注册的FMT国际临床试验就超过全部FMT注册试验的70%。本文就2014年FMT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适应证进一步明确

        由于在多种疾病中疗效显著,FMT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临床研究逐渐增多。

        截至2014年12月,世界范围内共注册FMT临床试验53项,其中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22项、炎症性肠病(IBD)17项、肠易激综合征(IBS)3项、慢性便秘2项、胰腺炎2项,另外还有FMT在代谢综合征、2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肝性脑病等疾病领域的研究。

        目前,FMT治疗CDI的证据明确,其疗效几乎得到所有已发布临床研究的证实(近40项),缓解率可达90%或以上,并于2013年被写入美国CDI治疗指南,这是FMT三千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14年,欧洲新版CDI治疗指南中,对于多次复发的CDI患者也强烈推荐FMT治疗(推荐等级A)。对于有免疫抑制的CDI患者,如接受实质器官移植、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IBD者,FMT亦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4年《美国移植杂志》(AmJTransplant)的一项研究显示,2位分别接受肺移植和肾移植的CDI患者经两次FMT治疗后,腹泻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未合并任何感染。此外,本文作者认为对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应进行连续的FMT治疗才可能达到治愈,原因可能是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可破坏一部分移植的菌群,且免疫抑制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能更为严重,不易恢复正常。

        FMT在其他疾病领域基本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需要更多的证据积累。目前,FMT在IBD中的研究有十几项之多,2014年一项系统综述分析显示FMT治疗IBD的缓解率从0到88.9%不等,国外的总体缓解率为45%,但并不能代表其在中国或亚洲患者中的疗效。

        FMT对IBS、慢性便秘等疾病亦有少量研究,并显示出一定疗效。2014年平恩(DavidMPinn)等的一项研究显示,13例IBS患者(9例腹泻型、3例便秘型、1例混合型)经过FMT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

        初步的病例报道和动物实验均显示FMT在肠道微生态相关的某些非胃肠道疾病中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但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证实。

        给药新方法:粪便胶囊

        FMT的移植途径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种,常见的上消化道途径主要包括胃镜、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等,下消化道途径主要包括保留灌肠、结肠镜等。目前尚缺乏关于移植途径的比较性研究。

        粪便胶囊因具有安全、非侵入性和简便的优点,被时代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医学突破之一,是FMT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4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公布了一项利用粪便胶囊进行粪微生态移植的研究。该研究纳入20名复发性CDI患者,利用与患者无任何关系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粪便供体,制备冰冻粪便胶囊。予患者连续2天、每天服用15粒粪便胶囊后,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FMT治疗后复发性CDI患者首次缓解率为70%(14/20),重新治疗后最终缓解率为90%(18/20),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此项研究为粪便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更多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

        安全性及风险进一步验证

        肠道微生态被称为人体“第八大器官”,因此FMT理论上类似肝脏移植、输血等,也属“器官”移植,其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供体的安全性。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FMT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安全性应受到重视。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2014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表指南,同意FMT在用于CDI治疗时可不强制按试验性新药(IND)流程进行研究,但须提供知情同意,且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有不可预知的风险等。加拿大胃肠病学协会(CAG)亦于2014年发表立场声明指出:FMT研究应建立不良反应登记制度,严密监测短期及长期风险;FMT用于难治性CDI证据充足,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但供体筛选必须严格;FMT在IBD及其他疾病中仅限于临床研究。各国对FMT临床应用的严格限制,表明其安全性已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近期有报道显示FMT治疗后患者出现合并感染的不良反应。霍曼(ElizabethL.Hohmann)等报道了1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FMT治疗后出现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虽未证实CMV确经FMT由供体传播给患者,仍提示了FMT存在潜在风险。另外,尚有诺如病毒、伤寒杆菌、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报道。

        因此,根据目前研究,FMT的风险主要包括3方面:①一过性腹泻、腹胀、低热等移植后不良反应,多于移植2天内消失;②传染性疾病的潜在风险;③不可预知的长期风险,如包括肥胖症、2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等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敏感性增加。

        在行移植治疗前,粪便供体可能需要接受比输血更为严格的检查及筛选,从而预防致病病原体的传播,减少尚不清楚的风险。因此,建立FMT供体严格且统一的筛选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是目前关键的研究工作之一。

        国内研究进展

         FMT虽起源于我国古代,但现阶段在中国尚处于起步或试验性研究阶段,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仅有6项,发表的FMT相关研究仅有2项。

        2014年国内进行FMT临床研究开始增多,主要集中于克罗恩病(CD)、UC、慢性便秘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2013年开始FMT相关论证和研究工作,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目前已完成50余例次,对IBD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这初步提示我国IBD患者的FMT治疗有效率高于欧美国家,目前正进一步扩大该项研究。

        问题与展望

        虽然近年来FMT得到迅速发展,但其在供体筛查、移植物制备、移植流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供体筛查标准和操作标准十分迫切和必要。FMT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FMT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揭示。FMT为CDI、IBD等多种难治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我国目前需要确立相关临床实践共识或指南,从而促进FMT的科学发展和临床应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