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外胃肠病学相关学会及专家制订或更新了诸多消化领域的指南及共识意见,其中国内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学组结合我国疾病的发病特点,制订了许多切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共识,为临床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便利 。 本文主要从Barrett食管和胃食管反流病入手,介绍2014年的国内外临床进展。
2014年,国内外胃肠病学相关学会及专家制订或更新了诸多消化领域的指南及共识意见,其中国内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学组结合我国疾病的发病特点,制订了许多切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共识,为临床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便利 。 本文主要从Barrett食管和胃食管反流病入手,介绍2014年的国内外临床进展。
Barrett食管
2014年Gut杂志发表的《英国胃肠病学会Barrett食管诊断及处理指南》,是对2005年版指南的进一步更新。
新指南关键问题包括:①诊断方面,定义为正常食管黏膜远端任何部位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且在胃食管连接处以上>1cm并被病理学证明;②关于Barrett食管的筛查,不建议对所有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人群进行内镜筛查,适应人群为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和多种危险因素(50岁以上、男性、白种人、肥胖)以及有一级亲属家族史;③监测方面,强调对异型增生的病理学监测是目前唯一的监测方法,并应考虑到肠上皮化生及病变长度,监测时间方面较前版指南有所延长,Barrett食管>3cm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建议每3~5年行一次内镜检查;④对异型增生的诊断,肯定了p53的重要性,建议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中常规实验室方法,同时也强调了新型内镜在监测诊断中的重要性;⑤对于高度异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推荐内镜治疗为首选,并对早期癌和Barrett食管相关肿瘤给出了推荐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GERD)
2006年和2007年我国颁布的GERD诊治指南对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继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更新《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之后,2014年我国对GERD的指南进行了更新。
点击查看指南详情》》》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主要内容包括:①临床症状方面,烧心和反流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胸痛等为不典型症状,此外还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依然强调胸痛患者在进行反流评估前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②诊断方面,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试验、食管反流监测及内镜检查是常用的GERD诊断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内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内镜检查。③治疗方面,均首先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肥、抬高床头、戒烟等;药物治疗首选PPI且疗程至少8周,新指南特别指出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有重度食管炎(LA-C或LA-D)的患者,PPI剂量起始需要加倍;对于PPI治疗有效但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④首次提出了难治性GERD的概念,定义为采用双倍剂量的PPI治疗8~12周烧心和(或)反流症状改善不明显。对于此类患者,指南推荐首先检查患者依从性、优化PPI,然后进行食管阻抗-pH监测及内镜检查等进行评估,对存在酸反流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或者加用抗瞬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欧洲内镜外科协会(EAES)颁布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管理》也认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对良好适应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原标题:《2014年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进展》;选自:《临床荟萃》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