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消化界最大盛会——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19日,在海滨城市圣迭戈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吸引到超过1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与历届DDW一样,结直肠癌筛查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此外,有关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如肥胖与肿瘤的发生等也有相关专题报告。这些专题会议和最新研究结果的公布,拓展了参会者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并令参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观念和进展情况,以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新动态作一简要综述。
一年一度的消化界最大盛会——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19日,在海滨城市圣迭戈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吸引到超过1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与历届DDW一样,结直肠癌筛查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此外,有关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如肥胖与肿瘤的发生等也有相关专题报告。这些专题会议和最新研究结果的公布,拓展了参会者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并令参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观念和进展情况,以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新动态作一简要综述。
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三个 “是与非”
错误说法一 被筛查人群中的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未被筛查人群。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筛查的目的是预防肿瘤发生,降低发病率,而不是发现更多肿瘤。
错误说法二 与因出现症状而被检出肿瘤的患者相比,被筛查出的结直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较高。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5年生存率与肿瘤诊断时间明确相关,筛查与出现症状后的及时诊断,均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正确说法 随机、对照大规模研究发现,正确的筛查方案与不筛查相比,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目前认为,结直肠癌筛查旨在发现癌前病变,而不是发现结直肠癌。经及时治疗后,结直肠癌发生率可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安全、有效、经济、易于接受的方法筛查癌前病变(例如息肉和早期肿瘤等)。
截至目前,结直肠癌筛查已使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最近研究数据显示,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病死率从2例/千人降至1.6例/千人,5年生存率从68%升至99%。
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认为,近年来美国结直肠癌筛查存在过度和不足问题。结直肠癌的发生一方面与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个体确定筛查方案,使每位患者均可从筛查中获得最大效益。
在目前筛查方案中,大便潜血检测、结肠镜、结肠CT检查等和每次检查时间均是固定的,但却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体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三种因素,则其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大于有家族史者。
目前有多种评估结直肠癌发生高危因素的问卷,包括哈佛模型(Harvard Model)、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危险模型(NCI risk Model)等。有学者提出,应在高危因素分析基础上确定筛查方案。目前限制高危因素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体系、费时及不能达成共识等。上述问题应成为今后筛查的研究方向。
盘点结直肠癌筛查手段
大便潜血检测 大便潜血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大便潜血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化学法。研究显示,每年1次大便潜血免疫法检测可使结直肠癌病死率降低15%。
大便生物标志物检测 大便DNA检测已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应用了近20年。此后也有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手段相继问世,例如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Kras检测,以及在本世纪提出的APC、Kras、p53、长片段DNA检测敏感性已达52%,明显高于大便潜血的敏感性(15%)。研究者认为,大便的DNA检测,除了需要针对肿瘤进行检测外,还应针对腺瘤样病变进行检测。
结肠腺瘤检测相关研究显示, NDRG4、BMP3、波形蛋白(vimentin)和TFP12这4个基因的甲基化、K-染色,以及信号增强过程中的QuARTs基因检测,对息肉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其检出特异性与息肉大小相关,与息肉发生部位无关。
今年2月,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经过近20年的研究后提出,在一般危险人群的筛查中,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大便DNA检测有效,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肠镜 结肠镜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欧美国家已将结肠癌筛查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为减少筛查费用,有关到底采用乙状结肠镜还是全结肠镜检查的问题,历来都是讨论焦点。
英国一项多中心、大规模研究对55~64岁人群进行了分析。随访11.2年后研究者提出,如果乙状结肠镜发现≥1 cm的息肉、3个以上的腺瘤、息肉有绒毛样成分或有不典型增生,则应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该研究显示,最终有5%的受访者在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查后,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该筛查策略使左半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36%,并使死亡率下降了31%。
当前研究表明,与普通结肠镜相比,窄带成像(NBI)和自体荧光成像(AFI)结肠镜在筛查中并无显著优势,但广角内镜有一定优势;色素内镜对发现特殊类型的息肉,如锯齿样息肉和侧向生长的息肉有一定意义。“第三只眼”反转内镜和共聚焦内镜的临床意义目前正在被研究中。
结肠胶囊内镜 近来有关胶囊内镜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有较多研究。肠道准备情况和胶囊电池维持时间是检查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胶囊结肠镜检出≥6 mm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64%,对≥19 mm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5%。总体上,结肠胶囊内镜的筛查特异性低于结肠镜。
结肠CT重建 CT重建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另一主要手段,主要优点是受检者的痛苦较小。肠道准备情况是检查结果的主要影响原因。
一项针对50~85岁、无症状、一般危险人群的CT结肠重建研究表明,该检查方法对≥6 mm、≥8 mm、≥10 mm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和70%、91%和88%、86%和91%, 结肠镜对≥6 mm、≥8 mm、≥10 mm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和88%、95%和94%、91%和89%。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CT重建对≥1 cm息肉的检出率更高。改进肠道准备情况和扫描后软件分析水平,是提高息肉检出率的主要因素。
血生物标志物检测 该检查手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癌胚抗原检测主要用于诊断肿瘤。其他生物标志物包括结直肠癌特异性抗原(CCSA)2、CCSA 3、CCSA 4、细胞周期蛋白B、CA199、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6和微RNA等。在未来,血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目的为提高肿瘤诊断特异性,发现检测方便、针对腺瘤而非结直肠癌的临床血液筛查指标。
小结
本次会议有关结直肠癌筛查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欧美国家已采用结直肠癌筛查多年,且收效颇大,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随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明显升高,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是我国学者未来努力研究的方向。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