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首先在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召开,大会内容主要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院长吴俊仁教授(图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分别作了热情的开幕式致辞。会议第一部分是关于食管疾病的热点问题;第二部分是胃病研究的前沿进展……
图1.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院长吴俊仁教授致开幕辞
图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 致开幕辞
图3.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侯晓华教授在作精彩报告
10月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首先在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召开,大会内容主要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院长吴俊仁教授(图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分别作了热情的开幕式致辞(图2)。
第一部分是关于食管疾病的热点问题。来自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的吴明苍教授作了题为《食管癌的新流行病学观点——来自的台湾观点》“New epidemiological insight on esophageal cancer-perspectives from Taiwan”的专题报告,他介绍台湾地区近10年来食管癌发病率增长了2倍多,而且与世界范围内食管癌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下降的趋势不同,台湾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仍呈增长趋势;吸烟、饮酒和咀嚼槟榔是主要的致病危险因子,同时有以上3种嗜好人群比只有1种以下上述嗜好人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时间平均提前了9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侯晓华教授作了题为“Esophageal motor function through the imaging from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的精彩报告(图3),侯教授总结了他近年来通过HRM技术对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成果:HRM实现了食管动力分段研究,为食管病理生理学改变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HRM有助于胃食管交界处形态学分型,从而有效预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与治疗效果;HRM可辨别贲门失弛缓症新临床分型,以指导其治疗与预后判断;借助HRM进行食团内压力与流动阻力研究可有效鉴别功能性与机械性梗阻。近年,通过HRM一次性显示咽部到胃内压力的动态变化,可获得高质量的食管压力变化数据,不但使我们对食管整体蠕动的理解更为精确,而且进行的分段分析可更为有效地对病理状况作出准确判断。统一的食管动力异常分类方法有助于食管测压临床诊断的标准化,使得食管动力研究有了统一语言。台北荣民总医院的侯明志教授介绍了台湾胃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现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陈世耀教授介绍了国内以及中山医院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处理的经验,以及常见的矛盾和对策。两岸学者结合学会指南及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显示了两岸学者对于类似模式学术交流的认同和参与热情。
会议第二部分是胃病研究的前沿进展。首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的专题报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应用于临床只有很短的时间,却已经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非凡的价值。他总结了近年来应用CLE在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CLE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91.2%和83.3%,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0%、99.4%、97.1%,对结肠腺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和95.9%。李延青教授指出当前CLE技术还有不少局限性有待克服,如对微小病变的发现,图像质量受呼吸、动脉波动影响,内镜头端活动度偏小等等,随着未来技术的革新及CLE规范化培训的开展,CLE可能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高雄荣民总医院的许秉毅副教授介绍了关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溃疡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若其为罹患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应在停药3-5天后恢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以降低近期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新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尚不能确定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会增加使用氯吡格雷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然而专家仍建议尽可能增加两者的服药时间间隔以降低潜在的相互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介绍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的亚太共识意见,本共识提出12个有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重视循证医学、结合本地区实际、实用性强的特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建林教授介绍了胃黏膜病变与胃癌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ErbB2表达阳性胃癌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敏感,30%的胃癌患者有CDH1(E-cadherin)基因的胚性改变,以及胃癌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他还结合多年来对三叶因子(TFFs)与胃黏膜保护和胃癌关系的研究,报告了关于TFF1与其结合蛋白PIEZO1(FAM38A)及TFF2与醛酮还原酶(AKR)家系中AKR1C1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今后的胃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的关系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郭昭宏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2011年抗幽门螺杆菌(H p)治疗的最近进展,他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提出含左氧氟沙星和铋剂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四联方案PPI联合3种抗生素(克林霉素、甲硝唑/痢特灵、阿莫西林)或者PPI联合铋剂、痢特灵、甲硝唑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boulardii酵母菌可能是根除Hp方案的有益补充。最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徐红教授作了题为“Endoscopic retroflexed circumferential ligation of gastric varices below cardia”的精彩报告,入组的19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有90例行贲门下反转内镜环周套扎术(RCL),101例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平均随访18个月,其治疗有效率(曲张消失或减轻)分别为64.4%和48.5%(P<0.01),平均套扎次数为1.8和2.2,出血控制率分别为100%和91.67%,曲张再发生率分别为16.7%和25.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5.9%,显示这可能成为一项新的治疗贲门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技术。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