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5岁,主因“黑色素沉着20余年,腹痛、腹胀、间断黑便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岁时发现口唇有黑色素沉着,随年龄增长色素斑增多、颜色加深,并逐渐出现指、趾部黑色素斑。11岁时,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等肠梗阻症状,在当地医院行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小肠多发息肉引起的肠套叠,切除套叠部位的息肉及部分小肠后,上述症状缓解。
图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为:图1 口唇黑斑,图2小肠多发息肉,图3 气囊辅助内镜
下小肠息肉圈套切除,图4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错构瘤,图5~6 空肠巨大息肉分次圈套切除 。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5%,常常是多种小肠病变的首发症状,寻找小肠出血的病因是发现多种小肠疾病的关键。但是,由于小肠处于胃肠道的深部,而且迂曲重叠,活动度大,给临床检查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并不容易。
上世纪末,临床应用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主要包括: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短距离推进式小肠镜,这些方法无论在敏感性、特异性,还是临床实用性和检查范围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而,相对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病变而言,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近年来,随着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问世与开展,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期,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举办了小肠出血专题读片会,其中部分病例为罕见病例及疑难病例,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对临床具有较强借鉴意义。我们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陆星华教授组稿,将此次读片会上的精彩内容整理出来与读者交流。报道分为两部分,本期D4~D5版刊登第一部分,为两例临床病例讨论,下期将刊登小肠出血病因分析,敬请关注。[6340401](艾彤)
色素沉着、腹痛、间断黑便
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小肠多发息肉的内镜诊治经过
空军总医院消化科 毛高平 宁守斌 金晓维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5岁,主因“黑色素沉着20余年,腹痛、腹胀、间断黑便1年”来我院就诊。
患者1岁时发现口唇有黑色素沉着,随年龄增长色素斑增多、颜色加深,并逐渐出现指、趾部黑色素斑。11岁时,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等肠梗阻症状,在当地医院行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小肠多发息肉引起的肠套叠,切除套叠部位的息肉及部分小肠后,上述症状缓解。
1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在当地医院接受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其结果提示为胃、结肠多发息肉,遂行镜下息肉切除,息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错构瘤,遂诊断为普杰(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此后患者仍有间断腹痛、腹胀,并间断出现黑色稀便,行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小肠多发息肉,为进一步诊治于2007年11月来我院就诊。
患者直系亲属中无类似病例发生。
入院后检查
患者消瘦,贫血貌,口唇、188体育平台论坛 颊黏膜以及指、趾末端见点片状黑色素斑(图1)。心肺(-),腹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明确包块,肝脾未触及。
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未见异常,血红蛋白(Hb) 70 g/L,便潜血阳性。
内镜下诊治经过
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小肠息肉大多数分布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中上段。我们选用经口途径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进镜至小肠距幽门约260 cm处无法继续进镜。
小肠镜检查提示:小肠内存在上百枚多发息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多数有蒂,少数为粗蒂或广基息肉,最大者约5×6 cm,部分肠段几乎完全被息肉堵塞,个别息肉表面糜烂并少量渗血(图2)。息肉多数分布在距幽门150 cm以内,胃内也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息肉(直径0.2~0.6 cm)。
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该患者在我院共接受了10例次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及治疗(其中经口8次,经肛门2次)。在近4年的内镜随访治疗中,患者曾3次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在镜下切除巨大息肉后,其症状均能缓解。10次内镜下治疗共切除178枚直径大于1cm的小肠息肉,其中直径大于3 cm的息肉30余枚,最大者约5×6 cm(图3)。
至最后一次随访,患者小肠内大于1 cm的息肉已经全部切除,患者体重较治疗前增加13 kg,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健康情况良好。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 讨论
PJ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比较公认的与PJS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为LKB1和STK11,均位于19p,约1/2 至2/3的PJS患者被发现有LKB1(STK11)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仅引起胃肠道错构瘤的发生,也是皮肤黏膜黑素斑沉着的原因。
PJS有三大临床特征:① 色素沉着 色素斑主要发生于口唇、指和趾,以及手掌、足底部皮肤等处;②胃肠道多发性息肉 常呈多发性,息肉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以小肠多见,在胃、大肠也有生长。大部分息肉为错构瘤性(图4),也有少部分为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③ 遗传性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往往有家族遗传史。但是,也有50%以上为散发病例。
胃肠道多发息肉可导致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还可反复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甚至发生肠坏死或肠穿孔。PJS患者容易发生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恶性肿瘤,患癌的相对危险性比正常人群高16~520倍。
胶囊内镜和气囊辅助内镜(包括双气囊及单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为PJS患者开辟了新的诊治途径。通过胶囊内镜可对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黏膜进行观察,这对于了解PJS患者小肠息肉分布情况、指导小肠镜进镜途径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有肠梗阻症状的患者,不宜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以免发生胶囊滞留于梗阻部位。双气囊小肠镜不仅能直接观察深部小肠黏膜,而且能对部分小肠疾病进行镜下治疗。
空军总医院消化科自2004年开始PJS气囊辅助内镜下的诊治工作。利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息肉进行定期检查,并分期分批切除小肠多发息肉。目前已经对84例PJS患者的1400余枚小肠息肉成功进行了镜下摘除治疗,其中包括350余枚直径大于3 cm的巨大小肠息肉,从而使30余例患者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有38例患者小肠息肉(>1cm)基本切除干净(图5、6)。
小肠镜治疗小肠息肉具有以下优势: ① 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较小,不会造成传统手术切除小肠所致的短肠综合征; ② 疗效显著,一次操作可切除多枚小肠息肉,我们平均单次操作切除息肉数量为10枚左右,最多达44枚; ③ 可重复检查及治疗,通过反复内镜诊治,有望将小肠多发息肉全部切除,而且能及时发现新生的息肉并进行治疗。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胶囊内镜监测PJS小肠息肉,应用气囊辅助内镜进行息肉的切除治疗,实现优势互补。
■ 点评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陆星华教授
PJS为遗传性疾病,直至上个世纪末,只能通过胃、结肠镜进行部分息肉切除。自2003年胶囊内镜及带气囊小肠镜相继问世,弥补了小肠疾病诊治领域的空白。空军总医院在该领域中工作较为突出,对于84例PJS患者的1400余枚小肠息肉,均成功进行了小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没有发生并发症。该技术创伤性小,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