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年5 月26 日通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暴发至今,这场疫情已在欧洲迅速蔓延,感染及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成为一场“灾难”。6月1 日,卫生部应急办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好我国可能出现的输入性EHEC 感染防治工作。
继世界卫生组织(WHO)2011年5 月26 日通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暴发至今,这场疫情已在欧洲迅速蔓延,感染及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成为一场“灾难”。6月1 日,卫生部应急办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好我国可能出现的输入性EHEC 感染防治工作。
为了揭开EHEC 的神秘面纱,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科协会副会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
此次引发德国疫情的是一种新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缪教授首先指出,最近暴发于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应属于新发传染病,即由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或业已存在病原体的新的突变体,包括新的血清型或基因型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医师对新发传染病往往缺乏认识和有力的预防与诊治手段,故通常危害较大。
缪教授介绍,大肠杆菌是1885年由德国科学家埃舍里希(Escherich)发现的,此后大肠杆菌即用这位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大肠杆菌的一些特殊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EH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
此次德国的疫情以血便、急性肾衰等为主要表现,与上世纪暴发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多国的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极为类似,病原应同属于EHEC,但血清型和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异。
中国和德国研究人员联合研究证实,本次流行株是血清型O104大肠杆菌(80%)与另一种大肠杆菌(20%)基因组合而成的新型EHEC。
出血性肠炎和溶血尿毒综合征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缪教授说,O104型EHEC所致的主要临床症状系类志贺毒素引发,该毒素造成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肠黏膜溃疡、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更重要的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堵塞和肾小球破坏,可引发严重的溶血尿毒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注重预防,治疗以对症为主
关于预防措施,缪晓辉教授指出应针对该病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即食物、水源和密切接触开展防范。必须加强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蔬菜水果等,必要时可用冷开水充分冲洗浸泡后再食用;不饮用未煮沸的水;患者应严格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
该疾病尽管系细菌致病,但仍然属于自限性疾病,因此在治疗上,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加强对症综合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出血和肾衰等并发症;要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急性肾衰,尽早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抗生素治疗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
缪教授特别指出,抗生素治疗可能无效,本次暴发的O104型EHEC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不恰当应用抗生素不仅无效甚至有害,因为其有可能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从而加重病情。
警惕输入性传播
缪教授提醒腹泻门诊及其他非专科医师,在接诊腹泻患者时应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地区的旅游史、与发病地区人群的接触史,以及个人饮食和卫生习惯等。
EHEC感染后一般有3~4天、最长不超过14天的潜伏期,近日去过发病地区者应在回国后主动接受相关检测和观察,避免该病在我国的输入性传播。
了解我国肠道感染性疾病流行特点,重视婴幼儿腹泻及旅行者腹泻的防控
缪教授还介绍说,近年来我国肠道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霍乱、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等“经典”的高传染性、高流行性和高致病性的肠道传染病虽仍有局部流行或散发病例的报告,但已不再是主要的流行性疾病。
然而,腹泻病仍然是儿童尤其是1~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发育障碍包括智力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致病病原体方面,细菌性腹泻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病毒性胃肠炎在急性腹泻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大,尤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所致腹泻多见,且容易被误诊,应引起注意。他强调,急性腹泻是全球尤其是中国抗生素滥用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缪教授特别提醒说,随着国际和国内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国也面临旅行者腹泻的挑战。旅行者腹泻不仅危害患者本人,还可能造成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输入性传染病,带来公共卫生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他说,急性腹泻病仍是一类影响面很大的常见病和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政府、公众、临床医师、公共卫生人员和微生物学家等多方面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 编后
肠道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腹泻者达150万~200万。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导致其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近期德国EHEC感染疫情无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5月29日,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将世界消化健康日的主题定为“肠道感染的预防与治疗”,WGO主席科佐赖克(Kozarek)和健康日活动执行官瑞士苏黎世大学斯蒂芬(Stephen)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保持水源和食物清洁是预防肠道感染的关键,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日前,已有学者对引起本次疫情的EHEC进行了多位点测序分型,我们期待进一步研究进展。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