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症候(见图)。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导致的死亡率却无明显降低。2010年,新版《国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共识意见》发布,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临床参考。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症候(见图)。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导致的死亡率却无明显降低。2010年,新版《国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共识意见》发布,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临床参考。
但在亚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病率高,药物代谢存在差异,因为社会经济情况的原因,医师对该类疾病的临床处理也有所不同。2010年3月,在泰国曼谷,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召开共识会议,重点参考本地区的数据,形成《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工作组共识》,并在线发表于2011年4月6日《消化道》(Gut)杂志。本版将对该共识要点进行介绍,同时邀请该工作组成员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湖教授进行解读。
(点击大图)
(艾彤整理)
■ 专家解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
2010年发布的《国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共识意见》(Ann Intern Med 2010,152:101)的推荐意见分为4类,包括:① 复苏、风险评估与内镜检查前处理;② 内镜治疗;③ 药物治疗;④ 出院后的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治疗。
本次《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共识》是以国际共识意见为基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复习亚太地区临床资料,提出12个有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问题,经过来自亚太12个国家与地区本领域专家的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亚太的共识意见。
本次共识意见的讨论及制定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重视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近年来发表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数据 例如有关质子泵抑制剂(PPI)在内镜止血后大剂量静脉使用可以降低再出血的风险,引用了有16个国家及地区91个中心参加的埃索美拉唑研究数据; ② 结合本地区实际 例如预防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除推荐国际上通用的大剂量静脉使用PPI外,也根据本地区的临床资料,推荐大剂量PPI口服治疗; ③ 实用性强 例如该不该处理黏附在溃疡表面的血凝块,临床医生有疑惑,共识意见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又如对于需要抗血小板或NSAIDs治疗的出血患者,在止血成功后恢复抗血小板或NSAIDs治疗如何预防再出血,共识意见也作出了清楚的论述。
本共识意见对亚太地区临床医生处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指导作用,但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不少患者年纪比较大,往往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使得病情复杂,变化快,而一个共识意见是不可能包括所有临床问题的,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处理。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