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横纹肌溶解”受到关注

作者:杜佳梅 孙晓庆 李淼鑫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3-23
导读

         医务人员在选择用药时须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在患者持续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停药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CK水平

 

核苷(酸)类似物相关线粒体毒性的发生机制氧化磷酸化和能量氧化磷酸化和能量氧化磷酸化和能量  

 

死亡鉴定书直指替比夫定 

 

  2010年,“横纹肌溶解”一词受到医学界、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乙肝治疗药物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与横纹肌溶解的联系也被强调,虽然两药导致横纹肌溶解在其产品说明书“不良反应”项下有所明确,但此类不良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遭遇SFDA通报

  截至2010年4月30日,在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收到的替比夫定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肌肉骨骼系统损害61例,横纹肌溶解症7例。该数据库共收到拉米夫定严重不良反应病例33例,可能与横纹肌溶解相关病例报告19例次。

  2010年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特发布信息通报(第30期),提醒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公众了解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会引起横纹肌溶解。

  2010版指南重视该内容

  2010年12月发布的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增加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相关问题,其中少见、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一项中提到了横纹肌溶解,并提请医师关注。

  2005年版指南仅提到了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应监测和随访,但在新版指南中,则具体到“建议治疗前仔细询问相关病史,以减少风险。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肌酸激酶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或乳酸酸中毒等,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干预。”

  编辑点评 医务人员在选择用药时须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在患者持续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停药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