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在消化内镜下实施食道环形肌切开术,为1例43岁患者治愈了贲门失弛缓症.
日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在消化内镜下实施食道环形肌切开术,为1例43岁患者治愈了贲门失弛缓症,解除了困扰其5年之久的吞咽困难、进食呕吐症状。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经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病人3例,其效果显著。
他们采用该项技术治疗的第1例患者是38岁时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在5年中经多家医院行胃镜等各种方法检查,都未得到有效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进食吞咽困难加重,且出现呕吐症状。今年11月5日,患者在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检查后被确诊为“食道—贲门失弛缓症”。该科副主任王雷博士在消化内镜下为其实施了食道环形肌切开术,4天后就康复出院。
据王雷博士介绍,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道下段狭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现在在临床中本病是一种很常见的良性食道疾病。
以往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采用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并且手术费用也较高。
食道环形肌切开术是在消化内镜下,将食道黏膜切开1 cm的切口,通过切口进行黏膜下分离,建立一条长长的黏膜下隧道,然后在隧道内切开肥厚的食道环形肌以及食道下段括约肌,直到胃底约2 cm(一般切开12 cm左右,这远远超过了手术所能切开的范围),使食道的舒张功能得以恢复,术后两天即可出院。与传统的经胸或开腹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整体创伤小(心肺干扰小、麻醉难度小、创伤小、痛苦小)、技术路线合理(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项技术的开展。POEM微创手术的开展,不仅大大地克服了传统内镜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而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通讯员李春梅)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