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我国约占40%以上。其中,早期胃癌占比低,约20%,大多数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仅35%。
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我国约占40%以上。其中,早期胃癌占比低,约20%,大多数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仅3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滕贵根医生在采访中提到,目前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筛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01
▼
胃癌致病高危因素
据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在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后快速上升,且呈现农村地区高于城市,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国家,平均感染率在50%左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滕贵根医生介绍了其他胃癌发病高危因素:
爱吃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以及加工肉类等含有致癌物的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大量饮酒;
有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
此外,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菜饭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02
▼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间的相关性
1994年WHO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I类致癌原,2022年1月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也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滕贵根医生表示,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二者之间有相关性,但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正常的胃黏膜发展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演变的过程中,幽门螺杆菌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使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利于胃内细菌繁殖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基本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有15%~20%会罹患消化性溃疡,5%~10%的人群会罹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消化不良,约1%的患者可能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很重要的高危致病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所以面对幽门螺菌感染不要恐慌,确诊后及时就医,祛除危险因素,定期内镜筛查,就能够极大概率上规避发生胃癌的风险。
03
▼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必须根除
滕贵根医生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在不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具有个体差异,对于感染者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处理。
最新的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共识意见推荐:只要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无根除治疗的抗衡因素,建议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因此,在胃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发生前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效果要优于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发生后。
滕贵根医生表示,以前很多消化性溃疡患者,甚至要通过手术才能治愈,而近年来,溃疡穿孔手术越来越少,这是因为80%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绝大多数的溃疡患者能够得到根治,溃疡也因此不再复发。
近几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在国内大力发展,使得早期胃癌可以内镜下彻底治愈,但早期胃癌行ESD治疗的患者每年异时性胃癌发生率为3%,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后并不是一劳永逸,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降低53%的异时性胃癌发生风险。
除此以外,建议14岁以下的儿童不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65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整体化地评估患者基础疾病的合并情况,结合其他抗衡因素再整体化的评估,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
胃癌的筛查方法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胃癌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医生早期胃癌的诊断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对胃癌高风险人群筛查可以进行胃蛋白酶原(Ⅰ和Ⅱ)、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检测,这些血清学试验可用于筛查胃黏膜萎缩,包括胃窦或胃体黏膜萎缩。基于年龄、性别、血清学指标、饮食习惯的胃癌风险分层量表,可以筛选出胃癌中高危人群,发现胃癌患者中70.8%属于中高危人群,再结合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胃癌检出率。内镜的普及和筛查对胃癌的早诊早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05
▼
早期胃癌的筛查流程
目前,我国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45岁。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数据,40岁以前胃癌的发病率较低,40岁后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积极进行胃癌的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癌前疾病;胃癌家族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熏食品、吸烟、重度饮酒)。
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1.胃癌高危人群,可以直接胃镜检查;
2.胃癌高危人群先进行胃蛋白酶原、促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根据幽门螺杆菌是否阳性,是否萎缩进行分层,进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据危险分层指导内镜的检查频率(1-5年不等)。
滕贵根医生表示,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血清胃泌素17、胃癌相关抗原单独用于胃癌筛查。
06
▼
胃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目前治疗胃癌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结合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等多学科,有计划、合理地使用手术、放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控制肿瘤的目的,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庆贺的是,近年来,免疫治疗如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CRA-T)疗法对晚期胃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胃癌的早诊早治很关键,对于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滕贵根医生在此呼吁社会广大人群,年过40岁,无论有无消化道症状,主动做做胃镜,会大有裨益。
滕贵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博士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学组 委员
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编委会 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NUSOC协作组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IBD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编辑:韩雪静
审校:Catherine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