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肛周感染家长要及时就医,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如肛周脓肿已经成熟,宜在局麻下或无麻醉下行切开引流术;有肛瘘形成者则建议尽早行根治性手术。
肛周感染(包括肛周脓肿和肛瘘)在小儿肛肠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据统计95%的患儿为男性。
01 小儿肛周感染的病因
传统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小儿胎毒未清,湿热毒邪内生,脏腑本虚,外感湿热之邪,内伏外发,相和为病,发为肛瘘”。
现代医学对小儿肛周感染成因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是先天肛门直肠畸形所致;其二认为是小儿机体抵抗力低,后天肛腺感染所致。目前多数肛肠学者倾向于绝大多数的肛周感染起源于肛腺的说法。
研究发现,新生儿的肛腺约有30-50个,而成人肛腺一般少于10个。肛腺的生理功能是分泌粘液,润滑肛管以防损伤。小儿肛管皮肤娇嫩,常因腹泻或便秘损伤肛腺导致感染。
和成人类似,小儿肛周感染与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故该病好发于男性患儿,新生儿及3个月内婴儿更为多见。
02 小儿肛周炎的表现和治疗办法
肛周炎症初起时,病灶沿着肛腺腺管向肛门直肠周围扩散,开始表现为质地较硬的炎性包块,红、肿、热、痛症状较为明显,如发现及时并得到有效治疗,包块常在1周左右消退。如无有效治疗,炎症将进一步加重,形成典型的肛周脓肿。
此时,包块将局部或全部液化成脓,表面可及波动感。宝宝可有发热并感到剧烈疼痛而啼哭,坐卧难安。
一旦形成脓肿,除少数患儿因脓肿表浅自行破溃外,常需手术切开引流。大多数患儿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3-6月后将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处理。
少数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机能逐步完善,随着肛腺的闭合肛周脓肿引流后有自愈的可能。
故对于短期内未反复发作的新生患儿可暂行保守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手术。
小儿肛瘘手术时机目前争议较大。有观点认为,患儿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手术易造成肛门括约肌损害导致大便失禁,故不主张早期手术,待患者3周岁后施行为宜。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患儿愈创能力强,无论肛瘘是低位或高位,单纯抑或复杂,均宜尽早手术,否则病情迁延,局部病灶炎症扩散造成瘘管走形复杂化,给后续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而且,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并不大,不会增加患儿肛门失禁的风险。
所以,对小儿肛周感染家长要及时就医,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如肛周脓肿已经成熟,宜在局麻下或无麻醉下行切开引流术;有肛瘘形成者则建议尽早行根治性手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