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功能性肠道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便秘、腹泻等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而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和重建肠道菌群能够确实能够缓解便秘、腹泻。
没吃几口饭就饱了;刚喝口冰饮就腹痛、腹泻;好几天不排便,排便时总感觉没排干净......不少人将这些症状归结于“肠胃不好”,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反复的腹胀、腹痛、便秘、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正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的表现。
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不过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微生物-脑-肠”轴来参与功能性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一方面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因;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功能性肠道疾病的新契机。
01功能性胃肠疾病与肠道菌群-肠-脑轴的联系
2014年,Giada De Palma等学者发表在《Gut Microbes 》上的一项论文中,揭示了肠道菌群是如何通过肠-脑轴的双向相互作用导致功能性肠道疾病的发生。
学者发现:脑-肠通路是双向的,当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被激活,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一种类固醇激素——皮质醇。
通过感染模型发现,HPA轴长期过度被激活,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度的皮质醇,可促进肠道通透性增加,迫使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增加致病菌定植(例如:幽门螺杆菌、啮齿类梭菌、柠檬酸杆菌等),从而诱导低度炎症发生或重新激活和增强先前的肠道炎症,最终引发功能性胃肠疾病。
由此得出:功能性肠道疾病是由肠道生理和心理学因素通过肠-脑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肠道菌群作为肠脑轴的一部分,在功能性肠道疾病中起着核心作用。
02肠道菌群对功能性肠道疾病的影响
2018年,Hirokazu Fukui等学者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上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但肠道菌群具有关键影响力。
学者指出:
肠道菌群可通过短链脂肪酸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肠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数量增加,引起胃肠低度炎症;
肠道菌群通过诱导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各种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影响胃肠道的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改变。
上述肠道菌群对人体胃肠运动的影响,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03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微生态治疗
2019年,贾增增等学者在《医学综述》中阐明了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应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效果[3]。
研究表明:通过检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现,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厌氧菌是人体的有益菌群,因此学者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有益菌群减少有密切关系。
而功能性便秘患者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即补充益生菌、益生元与合生元、肠道菌群移植等方式,重建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而达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目的。
04肠道微生态参与功能性便秘发生机制
2021年,庄羽骁等学者在《国际消化病杂志》上发布一项关于“肠道菌群通过神经系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功能性便秘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4]。
神经系统:5-羟色胺可诱导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增加肠道动力和排便次数,对便秘患者有较好疗效。而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表达,改变5-羟色的含量,延缓肠道运动和分泌,进而导致功能性便秘发生。肠道菌群参与肠道免疫系统的调节,当肠腔相关神经递质的异常则会导致肠动力障碍。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脂多糖、甲烷、氧化三甲胺、胆汁酸等。当代谢产物的异常表达,如短链脂肪酸肠道运输时间延长、体内甲烷过高、胆汁酸过低,则会影响肠道的收缩力和肠道蠕动时间。
学者就上述研究得出结论: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产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途径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和发展,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或促进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05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功能性腹泻的机制
2014年,李琳和李岩两位学者共同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5]。
肠道菌群失调,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肠杆菌等致病菌的增加可损伤肠黏膜屏障,造成肠内致病菌及其抗原透过肠黏膜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HT、前列腺素、类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增强平滑肌收缩,增加肠道蠕动,最终导致功能性腹泻的发生,而长期腹泻又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长期应用抑酸剂也会导致胃酸过低,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影响甘油单脂和脂肪酸的吸收,进而引起腹泻。
针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学者认为:通过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恢复及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分泌细菌素来抑制致病菌的定植。
小结
本文中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功能性肠道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便秘、腹泻等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而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和重建肠道菌群能够确实能够缓解便秘、腹泻。
参考文献:
1:De Palma G, Collins SM, Bercik P (2014)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ut Microbes 5(3):419–429.
2:Fukui Hirokazu,Xu Xin,Miwa Hiroto. Role of Gut Microbiota-Gut Hormone Axi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 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2018,24(3):
3:贾增增,徐月姣,李吉,何若冲.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其微生态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08):1577-1581.
4:庄羽骁,杨姗莹,龚彪,岑戎.肠道微生态参与功能性便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1,41(02):84-87.
5:李琳,李岩.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07):723-726.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