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定义是指拆线前发现手术切口出现了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液引出。因为临床上手术切口分为Ⅰ类切口也就是无菌切口,Ⅱ类切口是可能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是化脓感染的伤口。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外科病人发病的重要原因。它们会增加再入院率和住院时间,并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5亿美元的额外费用。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明显增加,其固有的风险率从5%到30%不等。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启动了外科护理改进项目(SCIP),旨在减少SSI的发生率。这些措施包括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术前剪发,以及维持围手术期的正常温度。然而,即使是对SCIP措施的良好依从性,也不能转化为结直肠手术患者SSI的显著减少。负压伤口治疗(iNPWT)最常用于开放性或复杂的伤口,即在封闭的切口上放置真空敷料。预防性无创护理被认为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减少水肿和增加拉伸强度来预防SSI。一些回顾性研究表明,在预防性使用iNPWT后,SS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对于这种潜在的益处,随机对照试验(RCT)仍缺乏共识。因此,本项研究在高危、开放、再手术结直肠手术中浅表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切口负压创面治疗,评估iNPWT的效果。
研究人员在2015年7月至2020年10月间进行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患者随机接受切口负压伤口治疗或标准纱布敷料治疗,比例为 1:1。共纳入 298 名患者。纳入的患者是接受择期再手术开放结直肠切除术的 18 岁以上的患者,并且排除近3个月内做过开腹手术、活动性手术部位感染及接受腹腔镜手术。主要观察结果是30 天内的浅表手术部位感染。次要观察结局是 7 天和 30 天内的深部和器官间隙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治疗组中每组共包括 149 名患者。平均年龄为 51 岁,49.5% 为女性。各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术前合并症和术前白蛋白水平具有可比性。总体而言,大多数手术是针对炎症性肠病进行的,77% 的患者在手术期间进行了造口术。30天浅表手术部位感染率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对照组为14.1%,切口负压伤口治疗组为 9.4%,p = 0.28)。7 天和 30 天的深部和器官空间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各组之间也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 等级)也具有可比性。
本项研究证实在接受高风险再手术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中,切口负压伤口治疗与减少浅表手术部位感染或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原始出处:
Sapci, Ipek. Et al. Effect of Inci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High-Risk Reoperative Colorectal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2.
作者:xuyihan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