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又称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面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在处理这些消化道疾病方面的手段和经验越来越多,以免疫调节剂(硫唑嘌呤-巯基嘌呤)、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为代表的药物,构成了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基础。过去三十年来,这类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临床医生治疗IBD的能力,减少了与疾病相关的手术和住院治疗。
目前学界特别感兴趣的是此类药物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其中包括癌症的发生以及以前有恶性肿瘤的人的复发。一些队列研究表明,硫嘌呤类药物与淋巴瘤和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TNF)可能与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的风险增加有关。而治疗既往有癌症病史的炎症性肠病 (IBD、克罗恩病 (CD)、溃疡性结肠炎 (UC) 患者是一项独特的挑战。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 (VDZ)) 对患者新发或复发癌症风险的影响是本项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这是一项对有当前或既往癌症病史的 IBD 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均使用了开 VDZ、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 TNF治疗),或在癌症诊断后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在随访中确定了新的原发性癌症或复发性癌症的发生。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癌症后治疗对新发/复发癌症的独立影响。
该研究总共包括了 96 名在先前诊断出癌症后接受VDZ治疗的患者,然后研究人员分别对暴露于抗 TNF 或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 184 和 183 名患者进行了结局比较。最常见的原发癌是实体瘤(50%)。在中位数 6.2 人年的随访中,VDZ 上的 18 名患者发生了新的 (7) 或复发的 (11) 癌症。在多变量 Cox 模型中,在调整混杂因素后,VDZ(HR 1.38 95% CI 0.38–1.36)或抗 TNF 治疗(HR 1.03,95% CI 0.65–1.64)并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本项研究证实在既往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维多珠单抗和 TNF 拮抗剂均与新发或复发癌症的风险增加无关。
原始出处:
Amar Vedamurthy. Et al. Vedolizumab or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Use and Risk of New or Recurrent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 Prior Malignanc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1.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