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阿司匹林与消化道肿瘤——降低60%发病风险,提高一倍生存率!

作者:佚名 来源:胃肠病 日期:2021-08-04
导读

         阿司匹林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热镇痛,预防血栓,大到防治疗肿瘤。它是当之无愧的“神药”。本文简单介绍它在肿瘤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长期服用可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风险

        一项开始自2014年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癌症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如果 50 至 65 岁人群开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至少10年,在癌症,中风和心脏发作的数量上,男性将减少了 9%,女性减少 7%左右。最明显的好处是肿瘤相关死亡的减少。首次为服用阿司匹林有益于预防癌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使结肠癌的发病风险下降了 30%~35%,死亡风险下降35%~40%。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 25%〜30%和 45%~50%,胃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 25%~30%和 35%~40%。而它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影响较小。

        服用阿司匹林 3 年后开始出现获益。5 年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能够获益的每日剂量为 75〜100mg。

        二、阿司匹林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和出血性脑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最严重的危害是中风,虽然比较罕见,但使出血性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 21%。外脑出血比较常见。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增加了 60%~70%消化道出血死亡风险。70 岁以下人群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少,而 70 岁以上人群则明显增加。

        美国防癌协会的 Lichtenfeld 博士称,虽然没有做出绝对推荐,仍有证据清楚表明阿司匹林显著降低某些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结肠直肠癌,其结果对于阿司匹林的常规使用意义重大。即使具有心脏病或癌症次要危险因素,最好也不要在55岁之前应用阿司匹林。另外,从目前的人类寿命和长期用药以获得益处的必要性来看,75岁后开始应用阿司匹林也不合理。

        一项新研究调查了超过1200名亚洲妇女,发现每周服用几次阿司匹林,患肺癌的风险要低得多――不管她们是否吸烟。该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可降低肺癌风险50%以上,但不能证明阿司匹林有直接对抗肺癌的作用。但是他们支持其他研究显示的常规阿司匹林使用和特定癌症风险降低的关联,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

        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使癌症风险降低1/4,但该药需服用至少10年才能看到具有临床意义的获益,该药每年导致严重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左右,在50岁以上患者中,阿司匹林特别容易增加自发性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不过,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明显降低这种额外风险。现有证据表明,即使具有心脏病或癌症次要危险因素,最好也不要在55岁之前应用阿司匹林。

        研究表明,只有55~75岁这一狭窄年龄范围内的人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喜忧参半,阿司匹林带来的癌症预防益处并不优于胃肠道出血和消化性溃疡以及中风的风险,特别是对75岁以上老年人而言。

        三、阿司匹林可使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几率增加一倍

        2015年欧洲癌症大会上陈述的究由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可使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增加一倍。

        这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结直肠癌风险。

        而一项更新的研究称,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皮肤癌和肠癌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参与此项研究的是在1998年至2011年之间被诊断出胃肠道癌症的13715名患者。研究人员对他们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8.6个月。在这些患者当中,42.8%的患者有结肠癌,25.4%的患者有直肠癌,10.2%的患者有食道癌。

        胃肠道癌症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生存率是那些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生存率的两倍。

        对于所有的胃肠道癌症来说,大约28%的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超过了5年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癌症确诊前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和那些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生存率会提高1倍。

        今年(2018)《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影响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简称NSAIDs)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许多癌症的发生率,尤其是胃肠道癌症。

        目前,阿司匹林已被美国列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一线用药。

        早在1999年,英国的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连续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癌症风险大小的问题。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一批拥有一种遗传疾病的患者,这些人由于基因问题而有较高的肠癌风险,直到2010年时的跟踪调查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一组人患肠癌的比例大大低于对照组,只有后者的约一半,那些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癌风险更是可以降低60%以上。

        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能够将癌症死亡风险降低37%,此外,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也能够遏制癌症扩散,让扩散风险降低55%。

        “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许多癌症风险,” 何鸿燊(Stanley Ho)大数据决策分析研究中心副教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和初级护理学院副教授Kelvin Tsoi博士说。“应该注意的是消化道癌症结果的重要性,这一方面癌症发病率的下降都非常显著的,特别是肝癌和食管癌。”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用者发现肝癌的发病率降低47%,食管癌降低47%,胃癌降低38%,胰腺癌降低34%,结直肠癌降低24%。

        对于非胃肠道癌症,阿司匹林的作用只表现在白血病、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显著降低,但不包括乳腺癌、膀胱癌、肾脏癌和多发性骨髓瘤。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许多癌症,尤其是胃肠道癌症,但这种益处在某些非胃肠道癌症中可能是有限的。

        四、阿司匹林可抑制癌症转移

        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结果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可长期减低腺癌发病率,同时,几年后其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也显现出来,表明阿司匹林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柳叶刀》2017年3月刊上。

        该研究共有17825位患者参与实验,987位患者在平均6.5年(SD 2.0)的随访期中被诊断有实体瘤。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试验组降低癌症远端转移率,转移性腺癌发生几率(特别是结肠直肠癌)都显著降低。

        从绝对数字来看,这意味着每5位癌症患者中,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防止1位癌细胞转移,也即20%的抑制成功率。

        显然,阿司匹林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其抑制转移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助于治疗某些癌症,特别是腺癌。

        五、阿司匹林与各种癌症

        1.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两种相对少见的遗传变异,这两种变异可能会增加阿司匹林/ NSAID使用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总体来看,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s者的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1%。

        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延长PIK3CA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与PIK3CA基因突变,但没有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相比,初次诊断后经常使用阿司匹林的突变患者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下降82%,总体死亡风险下降40%。服用阿司匹林对非PIK3CA基因突变患者无益。90例PIK3CA突变肿瘤且未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23例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但同一时期62例经常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仅有2例死亡(P <0.001)。

        2.阿司匹林与胰腺癌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胰腺癌风险。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胰腺癌风险随着稳定服用阿司匹林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服用阿司匹林3-5年的研究参与者的胰腺癌风险下降48%,而那些服用任意类型的阿司匹林(标准或低剂量)20年以上的参与者的风险降低60%。风险降低39%(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6年以下)至60%(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年以上)不等。

        3.阿司匹林与肝细胞癌

        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下降,肝脏疾病死亡风险下降。2012年研究中,与那些没有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s的参与者相比,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NSAID1年以上的参与者的HCC风险下降36%,慢性肝病死亡风险下降57%。定期使用阿司匹林者(未同时使用一种NSAID)的肝癌风险下降49%,慢性肝病死亡风险降低50%。

        4.阿司匹林与乳腺癌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人们发现,每天服用NSAIDs如阿司匹林可能对超重和肥胖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女性有益。201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女性患者的乳腺癌复发率下降52%,即使在控制使用抗炎剂如他汀类和ω-3脂肪酸后也是如此。这些患者的复发时间延迟了28个月----NSAID使用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平均为78.5个月,而未使用NSAIDs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则平均为50.6个月。

        5.阿司匹林与前列腺癌

        2012年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经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患者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尤其是高高风险疾病男性的前列腺癌症死亡减少(10年时4%vs19%; P <0.01)。这项研究对5,955例患有局部前列腺癌并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析,37%的患者接受抗凝血剂治疗,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下降(10年时3%vs 8%; P <0.01)。通过这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见阿司匹林使用者受益。抗凝组疾病复发风险较低(10年时28%vs 36%,),骨转移风险较低(10年时3%vs 6%,)。

        6.阿司匹林与皮肤癌

        丹麦的研究人员发现,NSAID使用者不太可能出现三种皮肤癌----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开具两个以下NSAID处方者相比,开具两个以上的NSAID处方的参与者的鳞状细胞癌风险下降15%,恶性黑色素瘤风险下降13%。长期NSAID使用者(≥7年)和经常使用者的风险尤其较低。尽管使用NSAID后基底细胞癌风险没有降低,但长期和经常使用NSAID者头部和颈部以外部位的癌症风险降低。

        7.阿司匹林与肺癌

        与其他部位的癌症相比,阿司匹林对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2007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护士健康研究”参与者使用阿司匹林和肺癌之间的关联。每周服用1或2片阿司匹林的女性的肺癌风险下降16%;然而,与不经常使用阿司匹林女性相比,每周服用15片以上女性的风险增加55%。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结果相似。这项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称,这项研究并没有对阿司匹林使用和肺癌风险之间的联系提供任何一致的证据。

        8.阿司匹林与卵巢癌

        201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使女性的卵巢癌风险下降20%。对于非阿司匹林NSAIDs使用者(每周至少一次)而言,与不经常使用者相比,其风险下降10%,尽管这没有统计学显著性。这项研究对近8,000例卵巢癌女性和近12000名健康女性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中也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了评价,但研究未发现卵巢癌风险降低。

        9.阿司匹林与脑肿瘤

        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使用NSAIDs似乎对脑肿瘤风险没有任何影响,虽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一分析中包括10项既往研究(2003年至2013年间6项病例对照研究,3项队列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使用性别和脑肿瘤亚型对分析进行分层时,NSAID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未见差异。然而,在队列研究中,使用NSAIDs患者的脑肿风险轻微增加(相对风险度= 1.32; 95%可信区间,1.06-1.64; P = 0.014)。

        10.阿司匹林与其他疾病

        近年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还可用于以下疾病的防治:

        川崎病、老年痴呆症、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男性避孕、降低耳毒性抗生素对听力损害、胆道蛔虫、先兆子痫、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老年性白内障等。

        六、小结

        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持续至少5年可以降低日后患癌症的风险。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一半,前列腺癌、喉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也都显著下降。最好在55-75岁之间服用,即使停止之后,癌症预防带来的好处还会持续10年左右。

        由于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性脑病的风险,在使用时应考虑年龄、病史、剂量及联合用药。出于预防癌症的目的的剂量应该在75-100mg/d左右。可以考虑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

        使用时充分权衡净受益的比例。

        服用阿司匹林 3 年后开始出现获益。5 年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能够获益的每日剂量为 75〜100mg。 服用阿司匹林 3 年后开始出现获益。5 年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能够获益的每日剂量为 75〜100mg。

        参考文献

        1. Nan H,Hutter CM, Lin Y, et al. Association of aspirin and NSAID use with risk ofcolorectal cancer according to genetic variants. JAMA. 2015;313:1133-42.

        2. Liao X,Lochhead P, Nishihara R, et al. Aspirin use, tumor PIK3CA mutation, andcolorectal-cancer survival. N Engl J Med. 2012;367:1596-606.

        3. StreicherSA, Yu H, Lu L, et al. Case-control study of aspirin use and risk of pancreaticcancer.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4;23:1254-63.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