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做胃镜发现胃粘膜下鼓起“小球”?警惕胃间质瘤!

作者:佚名 来源:39健康网 日期:2021-07-14
导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林?教授提醒,大部分胃间质瘤患者是在内镜筛查的时候意外发现此病,45岁以上人群应安排一次胃肠镜筛查。

关键字:  胃镜 | 胃间质瘤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林教授

        今年56岁的刘先生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粘膜下隆起病变,随后CT检查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并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林?教授提醒,大部分胃间质瘤患者是在内镜筛查的时候意外发现此病,45岁以上人群应安排一次胃肠镜筛查。

        两次CT结果有出入,医生细心辨别“揪出”肿瘤

        2021年4月初,56岁的刘先生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做了一个全身体检,报告显示“胃蛋白酶原I低,提示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建议消化专科进一步就诊”。刘先生找到消化内科林?教授安排了一个麻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胃底有一个直径约3cm的粘膜下隆起病变,林?教授建议做超声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当天下午,刘先生十分焦灼地联系了另一家医院安排了超声胃镜和上腹部CT,然而,两个检查结果却有出入。外院超声胃镜提示胃底肿物来源于固有肌层,考虑胃底间质瘤可能性大;而上腹CT平扫只发现肝S2段小囊肿,未见其他占位性病变。这些结果让刘先生充满了疑惑,并再次联系到林?教授安排进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后,林?教授为刘先生再次安排了上腹部CT增强扫描,此次CT发现胃底一个直径3cm的软组织结节,其内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由于肿物大部分向腔外生长,并且内部有钙化,不能排除恶性间质瘤,经胃肠外科伍衡教授会诊,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林?教授说道。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间叶源性肿瘤,伴骨化和软骨化生,考虑胃肠道间质瘤(高危险度)。目前刘先生恢复良好,正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

 

        为何刘先生前后两次上腹CT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林?教授介绍,普通的上腹CT平扫对于胃壁的小肿物有时不是特别敏感,如果病史没有提供诊断线索,可能容易造成漏诊;而且,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替代腔内的内镜检查。

 

        医生提醒:45岁后做一次胃肠镜筛查很有必要!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常见部位为胃和小肠,部分可见于腹腔肠系膜及网膜,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分为低危险度和高危险度,后者属于恶性肿瘤,有侵袭的特点以及复发转移的风险。胃肠道间质瘤有别于起源自上皮层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熟知的癌,并且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与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间质瘤的病因仍不是十分清楚,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肿瘤长大时部分患者可能摸到腹部包块。大部分患者是在内镜筛查的时候意外发现此病,也有部分患者会合并消化道出血,在进行内镜诊治的时候发现。

        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要如何治疗呢?林?教授介绍,一般小于1cm的间质瘤属于低危险度的可能性较大,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大于3cm的间质瘤属于恶性的可能性显着增加,建议进行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介于1cm-3cm之间的间质瘤可行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或者全层切除术,术前建议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起源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联合CT或者MR检查,为患者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大部分小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良好,无论是胃肠镜还是腹腔镜治疗都能为患者提供微创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建议大家要有定期体检的观念,45岁以上人群应进行一次胃肠镜筛查。”林教授提醒广大市民。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