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超9成大肠癌源于息肉癌变!40岁以上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议早筛查

作者:王雪彤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日期:2021-03-03
导读

         专家介绍,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饮食和遗传因素是大肠癌发生的两大要因。

关键字:  大肠癌 | 息肉 

        近日,第十一届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在南京颁奖,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金黑鹰教授所在的团队的一项研究获得了一等奖,他们发明的一种检测试剂盒,有效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有效治疗率。

        40岁以上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议早筛查

        专家介绍,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饮食和遗传因素是大肠癌发生的两大要因。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金黑鹰介绍:“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食,就是高脂高热量的饮食。第二个就是遗传因素,有一部分是遗传性大肠癌,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还有一部分我们叫遗传易感性,有的人不符合遗传性大肠癌的诊断标准,但是他家族中如果说有大肠癌的话,这人发生的风险比普通的人群要高出6倍以上。”

        专家介绍,90%以上的大肠癌源于大肠息肉的癌变,致病因素导致大肠息肉产生,进而发展为早期癌和进展期癌。饮食干预和切除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手段,而发现早期癌和规范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早期的大肠癌,像一期的大肠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如果二期的,没有淋巴结转移,也能达到70-80%。但是有了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只有50-60%。如果说有了远处转移,也就是有了肝脏、肺的转移,5年生存率就只有20-40%。”所以说发现早期大肠癌,是提高大肠癌治疗疗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专家建议,除了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是肠道息肉发生的高危群体,也需要参加大肠癌的医学筛查。如果等到有症状时再去检查,大肠癌就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 简易高效排查早期肠癌

        对粪便进行检测是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粪便隐血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许多人不得不反复进行阴性肠镜检查,给患者增加了不少痛苦。金黑鹰教授的科研团队,则发明了一种粪便D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大大减少了这种阴性肠镜检查的概率。

        金黑鹰介绍:“肠道里边有很多脱落的黏膜,脱落的黏膜会带来很多分子改变的信息,我们现在通过DNA甲基化,来检测这些脱落黏膜里的DNA的变异。”在近6年的时间里,金黑鹰已经积累了270多个病例。“对于癌症的筛查,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分子标记阳性,它的假阳性率只有20%。这样的话就不要让很多人,反复进行阴性的肠镜检查。”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