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小内镜大乾坤,消化内镜技术知多少?

作者:佚名 来源:杏林帮官媒 日期:2020-11-06
导读

         消化内镜在发明之初,主要用于“窥探”消化道空腔脏器内部结构和病灶。

关键字:  消化内镜 

1.人体消化道有哪几部分?

        人体的消化道由188体育平台论坛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分组成。临床上常把188体育平台论坛 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2.什么是消化内镜

        消化内镜在发明之初,主要用于“窥探”消化道空腔脏器内部结构和病灶,以帮助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眼见为实",因此最初也被称作"内窥镜"。消化内镜成为消化内科医生的“第三只眼”。

        消化内镜前端带有照明装置,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内部,不仅可以拍摄照片,及早发现一些胃肠道病变(如胃溃疡、结肠息肉等),而且可以取材作病理检查,可靠的解决常见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的诊断,尤其是早期癌的及时检出。

3.消化内镜有哪些类型?

        如今消化内镜家庭庞大,根据内镜属性和功能分为胃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结肠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镜、超声内镜等。

        胃镜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检查方法,结肠镜主要用于观察从回盲瓣至肛门所有结直肠的病变。在胃肠镜的直视下,可以及早发现粘膜病变,取出异物,对各种出血病变进行止血等。

        胶囊内镜即无线内镜,突破了原有小肠检查盲区,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诊断方法。超声内镜通过胃肠镜的头端装载一个超声探头,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同时进行超声扫描,

        ERCP在内镜下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插管和注射造影剂,使胰管和胆管在X线下显影,以判断人体胆道或胰腺系统是否存在异常。胆道镜用于观察胆道内部病变情况。

4.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检查的逐渐增加,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腺瘤型息肉等)的发现迅速增多。对于消化道的这些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治疗费用高。

内镜下微创切除具有以下优点:

        近年来内镜介入治疗技术迅猛发展,内镜微创切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EMR、ESD、POEM等一大批新技术涌现,

(1)创伤小,病人易耐受。

        既能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保留消化道的正常机能,避免了外科手术(如开胸、开腹等大手术)引起的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2)治疗费用低:

        一般仅为外科手术的1/3-1/2。

(3)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一般病人2-3天就可出院,有的可更短。

5.哪些疾病适合内镜下微创切除?

        (1)胃肠道息肉

        (2)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等)

        (3)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扁平隆起型腺瘤等

        (4)食管、胃、肠道早期癌

6.什么是EMR?

        较小或有长蒂的胃肠道息肉,可以直接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凝切除;如果病变较平坦,无法用圈套器,可以先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部位“抬起”,再用圈套器套住、电凝切除,这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称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7.什么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宽基底(范围超过2厘米)平坦病变,可以是良性黏膜病变或胃肠道早期癌。优点是体表无伤口,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保留了消化道器官的完整性。

        先在病变周围做一环状标记,然后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灶明显抬起,再用特殊的剥离器械将病变完整剥离下来,这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称为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即在消化道上“铲除”肿瘤。

 

8.什么是POE?

        消化道的管壁一共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下层最疏松,注入生理盐水以后,可以成为内镜操作的又一空间,即内镜“第三空间”。内镜可以深入黏膜下层,在里面“打隧道”,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相应治疗。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首先在食管黏膜层开口,逐步分离黏膜下层,在食管下段建立粘膜下隧道后,达到病变部位后,内镜直视下彻底切断食管下端环形肌层,使得紧缩在食管胃结合部的肌肉狭窄环放开,达到解除消化道梗阻的手术目的。

        POEM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疗效可靠。现已经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总之,消化内镜技术已达到“无孔不入、无孔造孔而入”的境界,医生能在无创或微创的条件下进行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治疗有效减少了很多原本需要进行的开腹手术,使治疗更为精准和微创,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及负担。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