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程凶险、治疗棘手,预后差。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程凶险、治疗棘手,预后差。SAP的病程主要包含“两大死亡高峰”,即第一阶段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期(发病2周内)和第二阶段的感染期(发病4周内)。近年来,随着医学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因其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SAP不同病期的治疗中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SAP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本文对SAP微创治疗的现状作一阐述。
一、SAP微创治疗的重要意义
理论上讲,传统的开放手术对于不同病期SAP的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在SAP早期,开放手术可有效降低腹腔内压力,从而显著改善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其它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和血供,抑制了SIRS和MODS的进一步发展;而在SAP感染期,开放手术可有效清除胰周感染坏死组织,并进行充分的引流,从而显著控制患者的感染症状。但多项研究表明,早期与晚期的开放手术均会给SAP患者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无法使患者能够真正从手术中获益。
2010年,荷兰学者首次提出了SAP“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的全新微创治疗理念,且分阶段的微创治疗手段在达到或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对患者造成更轻程度的创伤,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开创了SAP微创治疗的新局面。近10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证明,多模式的微创治疗措施在降低SAP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微创治疗已成为当代SAP个体化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彰显出其特有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二、SAP微创治疗的方式
(一)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
目前,PCD已成为SAP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可通过引流出大量炎症介质和毒性代谢产物,降低腹腔内压力,从而有效地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尤其是对发生时间较短的MODS以及急性腹腔积液的SAP患者最为有效。虽然PCD作为有创操作可能会给SAP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创伤且体外细菌也可通过穿刺管进入体内,从而增加逆行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但2012年亚特兰大会议建议,对于坏死沉积物超过5cm的SAP患者行PCD引流,可减少坏死组织对胰腺及全身的进一步损伤。
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PCD在降低出血、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和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以及在胰瘘、MODS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尽管PCD由于穿刺位置选择及胰腺组织坏死程度等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存在引流不畅等情况的出现,但鉴于其具有创伤小、疗效明显等优势,仍被视为SAP微创治疗的首选,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
(二)内镜下微创治疗
在我国,胆源性胰腺炎仍然是SAP最常见的类型,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治疗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胆源性SAP合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后为通畅引流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可进一步促进结石残渣的排出并降低胆管内压力,进而从根源上控制胆源性SAP的进一步恶化,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内镜下微创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引流术和胰周坏死组织清创术,是通过消化内镜(胃镜)进行引流和清创操作。内镜下胰周积液引流术与PCD相似,同样可作为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的第一步,也是SAP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IPN)主要的微创治疗手段之一。
当单纯内镜下引流术无法阻止SAP病情持续恶化时,应考虑同时进行内镜下胰周坏死组织清创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更低。一项国外针对SA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内镜下胰周坏死组织清创术更有助于降低SAP患者术后MODS、 和切口疝的发生率,但此类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且通常需要高年资、内镜技术成熟的消化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完成,并且往往需要在大型的胰腺疾病治疗中心才可完成。出血作为内镜下治疗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常发生于胰周坏死组织清除中,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超声内镜 (EUS)的使用可帮助了解胰周血管的结构以及坏死组织的范围,从而提高内镜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LPN)
目前,腹腔镜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且LPN已被证明在SAP的治疗中能获得与其他方式胰周坏死组织清创术相似或更好的效果。在SAP的治疗中,LPN具有更好的可视化效果,从而减少了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的次数,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尤其是经腹腔入路的LPN,能更好地暴露小网膜囊、左侧结肠旁沟和胰头,明显克服了腹膜后入路无法完全清除坏死组织的局限性,并能更好地识别胰周的解剖结构。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LPN治疗的SAP患者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本身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如严重切口感染、肠瘘或术后出血等,从而证明了LPN在SAP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与PCD和内镜治疗相比,LPN对于胰腺坏死组织液化程度极低且存在大量固体碎片的SAP患者的治疗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可显著降低SAP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改善其预后。
(四)腹膜后小切口入路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
MARPN作为常见的经腹膜后途径微创治疗手段之一,可通过左腰部进入胰腺坏死组织区域,并使用肾镜进行坏死组织清创术,但此手术有时并不能一次性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通常需要分几次来进行,且在几次手术间隔期需在病房里对手术部位不断进行冲洗。与开放手术相比,SAP患者MARPN术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另有研究表明,MARPN与开腹手术相比,虽然操作难度较高,但患者总体耐受性较好,且有效降低了SAP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其预后。
(五)视频辅助下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VARD)
另一种常见的SAP经腹膜后途径微创治疗方法为VARD。VARD以早期已留置的引流管为入路途径,当单纯引流无法有效控制SAP病程演进时,扩充原有的引流通路,并将可视设备(腹腔镜或胆道镜等)伸入腹腔,从而辅助完成对胰腺坏死组织的清除。除坏死组织清除外,VARD亦可对SAP患者并发结肠穿孔导致的腹膜后大面积脓肿进行有效引流,且效果良好。但对SAP患者而言,从进行引流到VARD应用的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微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显著提高了SAP的临床疗效,也使其外科干预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微创治疗只是SAP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而不是其整体治疗的唯一和全部。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微创治疗在SAP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择其善者而从之”,从而使患者治疗受益最大化,显著改善其预后。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