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炎性肠病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炎性肠病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1】JCI:新发现!一种能够模拟有益胆固醇的特殊肽类或有望逆转炎性肠病!
doi:10.1172/JCI12370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肽类或能模仿高密度脂蛋白(HDL,一种有益胆固醇)的功能,其或有望帮助治疗与炎性肠病(IBD)相关的炎症;文章中,研究者还揭示了炎性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能治疗该病的其它可能性药物。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消化道炎性疾病,最常见的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目前针对炎性肠病几乎没有有效的疗法,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今研究者发现,相比健康人群而言,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ApoA-I蛋白的水平较低,ApoA-I是HDL的主要蛋白组分,而且ApoA-I蛋白还能减缓机体炎症表现,并在机体中扮演抗氧化剂的作用来抑制细胞损伤。
【2】Cell Host Microbe:皮肤中的特殊真菌或会加重炎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症状
doi:10.1016/j.chom.2019.01.007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Cedars-Sinai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毛囊中发现的一种常见真菌同样也存在于肠道中,而且在具有特殊遗传组成的患者中,这种真菌会加重患者的肠道疾病,比如炎性肠病(IBS)。
马拉色菌(Malassezia yeasts)主要存在于油性皮肤和头皮毛囊中,其与多种皮肤状况存在一定关联,比如头皮屑等,然而这些真菌也会进入到肠道中,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者David Underhill说道,我们惊讶地发现,限制马拉色菌(Malassezia restricta)在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组织中比健康人更加常见,马拉色菌的存在与一种基因的常见突变直接相关,而该基因对真菌的免疫力非常重要,这种遗传特性在克罗恩病患者体内要比健康人群更加常见。
【3】Nat Commun:草莓和石榴中的特殊代谢产物或能有效抑制炎性肠病的进展
doi:10.1038/s41467-018-07859-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通过研究发现,草莓和石榴中一种名为尿石素A(Urolithin A,UroA)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帮助降低并保护机体抵御炎性肠病(IBD),如今全球有数百万人遭受炎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等)的折磨,但并没有有效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UroA及其合成相似物UAS03能够通过增加加强肠道上皮细胞连接的蛋白质并减少肠道炎症的方式,来减缓炎性肠病的进展;肠道屏障的紧密连接能够抑制不合适微生物及毒素的入侵,进而有效预防炎性肠病的发生。研究者指出,UroA和UAS03不仅能够减缓炎症表现,还能恢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保护机体抵御结肠炎的发生。
【4】Cell Rep: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新型疗法
doi:10.1016/j.celrep.2018.04.053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
研究者Noa Stettner及其同事重点对一氧化氮(NO)进行研究,一氧化氮是一种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的信号分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研究确定一氧化氮在诸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但在某些情况下一氧化氮或许并不能减轻肠道炎症表现,反而还会促进炎性反应。
【5】Euro Urol:炎性肠病或会增加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doi:10.1016/j.eururo.2018.11.039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正常健康男性而言,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或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要比前者高出4-5倍。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调查首次阐明,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机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要高于平均的PSA值,同时这些人群患潜在的恶性前列腺癌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在美国大约有100万男性患有炎性肠病,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者Shilajit Kundu表示,相比未患炎性肠病的个体而言,炎性肠病患者通常需要仔细进行筛查,如果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机体中PSA的水平升高的话,这或许就是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的一种提示。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很多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PSA的水平都发生了升高。
【6】Nat Genet: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首个炎性肠病预测模型
doi:10.1038/ng.394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了一种深度多组学的方法对炎性肠病的免疫组分进行了特性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阐明参与炎性肠病发病过程的生物学网络,同时也为开发治疗炎性肠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希望。
在美国大约有300万成年人患有炎性肠病,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该病与机体免疫学和炎性机制直接相关,此前研究人员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试图寻找引发炎性肠病的遗传学根源,最终他们发现了200多个关联基因,但这些基因或许仅能帮助解释很少一部分炎性肠病病例。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收集自不同阶段炎性肠病的不同患病群体的多种类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包括DNA改变、基因表达、调节性元件以及临床信息等,进行深度分析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模拟炎性肠病发生过程中参与免疫组分调节的精确生物学网络,从而也能够开发出首个准确预测炎性肠病发生的模型。
【7】Nat Med:历时多年 科学家终于鉴别出或有望彻底治愈炎性肠病的新型潜在靶点
doi:10.1038/nm.4307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或将改变成千上万名对当前疗法并无反应的炎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当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疗法(抗TNF疗法)来治疗炎性肠病,但很多患者对该疗法并无反应。
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IBD患者机体中有着较高浓度的抑癌蛋白M(OSM),这种蛋白和肠道炎症发生直接相关,而阻断OSM或许就能够成功有效治疗IBD。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肠道中高水平的OSM或许对抗TNF疗法的反应并不是很好,比如药物阿达木单抗、高利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抗TNF疗法能够持续有效治疗IBD长达20年,在抗TNF疗法III期临床试验中,当研究人员对样本进行检测时他们发现,肠道组织中OSM的水平或许就能够帮助预测患者对疗法的响应缺乏。
【8】JEM:揭示microRNA分子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doi:10.1084/jem.2016046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定白细胞产生的microRNA分子能够抑制肠道组织的过度炎症表现,研究者指出,合成形式的microRNA分子能够降低小鼠机体肠道的炎症,本文研究或许就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尽管一系列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子会诱发IBD发生,但研究人员认为IBD的发生是由机体肠道应对细菌感染所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所引起,这种免疫反应包括不同白细胞的募集,比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会被招募进入肠道,同时也会在名为炎性体的细胞中诱发蛋白复合体的激活,随后这些炎性体就会激活促炎性信号分子IL-1β和IL-18,进而刺激更多白细胞产生反应。
【9】Science:揭秘基因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引发炎性肠病的分子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d9948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中两种缺陷性基因和一类有益细菌释放的信息及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离体人类细胞及人类肠道中的脆弱拟杆菌进行研究。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机体的一种有益菌群,其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对机体的损伤,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克罗恩病患者机体中缺失两种名为NOD2和ATG16L1的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缺失会诱发机体肠道发生炎症,研究者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缺失的基因如何诱发疾病的发生,但在本文中研究者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0】Am J Pathol:鉴别出开发炎性肠病新型疗法的关键基因靶点
doi:10.1016/j.ajpath.2017.01.012
炎性肠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慢性炎症复发,这是目前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然而IBD如何发生至今仍然是个谜,当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治疗IBD,而且部分疗法对于缓解疾病症状也并不理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Hannover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Cd14基因或许能够通过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来作为实验性炎性肠病中的一个保护性因子。
众所周知,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和肠道微生物菌群都会诱发IBD,研究人员通过对IBD小鼠模型进行研究鉴别出了Cd14基因,Cd14基因在小鼠肠道功能的模型系统中扮演着一种保护性的角色;相对对照小鼠而言,缺失Cd14的小鼠肠道中会发生多种炎症,而且其肠道屏障也会变得不再稳定,而刺激Cd14基因的表达就会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1】JCI:新发现!一种能够模拟有益胆固醇的特殊肽类或有望逆转炎性肠病!
doi:10.1172/JCI12370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肽类或能模仿高密度脂蛋白(HDL,一种有益胆固醇)的功能,其或有望帮助治疗与炎性肠病(IBD)相关的炎症;文章中,研究者还揭示了炎性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能治疗该病的其它可能性药物。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消化道炎性疾病,最常见的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目前针对炎性肠病几乎没有有效的疗法,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今研究者发现,相比健康人群而言,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ApoA-I蛋白的水平较低,ApoA-I是HDL的主要蛋白组分,而且ApoA-I蛋白还能减缓机体炎症表现,并在机体中扮演抗氧化剂的作用来抑制细胞损伤。
【2】Cell Host Microbe:皮肤中的特殊真菌或会加重炎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症状
doi:10.1016/j.chom.2019.01.007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Cedars-Sinai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毛囊中发现的一种常见真菌同样也存在于肠道中,而且在具有特殊遗传组成的患者中,这种真菌会加重患者的肠道疾病,比如炎性肠病(IBS)。
马拉色菌(Malassezia yeasts)主要存在于油性皮肤和头皮毛囊中,其与多种皮肤状况存在一定关联,比如头皮屑等,然而这些真菌也会进入到肠道中,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者David Underhill说道,我们惊讶地发现,限制马拉色菌(Malassezia restricta)在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组织中比健康人更加常见,马拉色菌的存在与一种基因的常见突变直接相关,而该基因对真菌的免疫力非常重要,这种遗传特性在克罗恩病患者体内要比健康人群更加常见。
【3】Nat Commun:草莓和石榴中的特殊代谢产物或能有效抑制炎性肠病的进展
doi:10.1038/s41467-018-07859-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通过研究发现,草莓和石榴中一种名为尿石素A(Urolithin A,UroA)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帮助降低并保护机体抵御炎性肠病(IBD),如今全球有数百万人遭受炎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等)的折磨,但并没有有效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UroA及其合成相似物UAS03能够通过增加加强肠道上皮细胞连接的蛋白质并减少肠道炎症的方式,来减缓炎性肠病的进展;肠道屏障的紧密连接能够抑制不合适微生物及毒素的入侵,进而有效预防炎性肠病的发生。研究者指出,UroA和UAS03不仅能够减缓炎症表现,还能恢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保护机体抵御结肠炎的发生。
【4】Cell Rep: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新型疗法
doi:10.1016/j.celrep.2018.04.053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
研究者Noa Stettner及其同事重点对一氧化氮(NO)进行研究,一氧化氮是一种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的信号分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研究确定一氧化氮在诸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但在某些情况下一氧化氮或许并不能减轻肠道炎症表现,反而还会促进炎性反应。
【5】Euro Urol:炎性肠病或会增加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doi:10.1016/j.eururo.2018.11.039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正常健康男性而言,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或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要比前者高出4-5倍。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调查首次阐明,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机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要高于平均的PSA值,同时这些人群患潜在的恶性前列腺癌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在美国大约有100万男性患有炎性肠病,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者Shilajit Kundu表示,相比未患炎性肠病的个体而言,炎性肠病患者通常需要仔细进行筛查,如果炎性肠病男性患者机体中PSA的水平升高的话,这或许就是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的一种提示。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很多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PSA的水平都发生了升高。
【6】Nat Genet: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首个炎性肠病预测模型
doi:10.1038/ng.394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了一种深度多组学的方法对炎性肠病的免疫组分进行了特性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阐明参与炎性肠病发病过程的生物学网络,同时也为开发治疗炎性肠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希望。
在美国大约有300万成年人患有炎性肠病,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该病与机体免疫学和炎性机制直接相关,此前研究人员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试图寻找引发炎性肠病的遗传学根源,最终他们发现了200多个关联基因,但这些基因或许仅能帮助解释很少一部分炎性肠病病例。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收集自不同阶段炎性肠病的不同患病群体的多种类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包括DNA改变、基因表达、调节性元件以及临床信息等,进行深度分析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模拟炎性肠病发生过程中参与免疫组分调节的精确生物学网络,从而也能够开发出首个准确预测炎性肠病发生的模型。
【7】Nat Med:历时多年 科学家终于鉴别出或有望彻底治愈炎性肠病的新型潜在靶点
doi:10.1038/nm.4307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或将改变成千上万名对当前疗法并无反应的炎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当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疗法(抗TNF疗法)来治疗炎性肠病,但很多患者对该疗法并无反应。
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IBD患者机体中有着较高浓度的抑癌蛋白M(OSM),这种蛋白和肠道炎症发生直接相关,而阻断OSM或许就能够成功有效治疗IBD。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肠道中高水平的OSM或许对抗TNF疗法的反应并不是很好,比如药物阿达木单抗、高利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抗TNF疗法能够持续有效治疗IBD长达20年,在抗TNF疗法III期临床试验中,当研究人员对样本进行检测时他们发现,肠道组织中OSM的水平或许就能够帮助预测患者对疗法的响应缺乏。
【8】JEM:揭示microRNA分子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doi:10.1084/jem.2016046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定白细胞产生的microRNA分子能够抑制肠道组织的过度炎症表现,研究者指出,合成形式的microRNA分子能够降低小鼠机体肠道的炎症,本文研究或许就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尽管一系列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子会诱发IBD发生,但研究人员认为IBD的发生是由机体肠道应对细菌感染所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所引起,这种免疫反应包括不同白细胞的募集,比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这些细胞会被招募进入肠道,同时也会在名为炎性体的细胞中诱发蛋白复合体的激活,随后这些炎性体就会激活促炎性信号分子IL-1β和IL-18,进而刺激更多白细胞产生反应。
【9】Science:揭秘基因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引发炎性肠病的分子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d9948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中两种缺陷性基因和一类有益细菌释放的信息及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离体人类细胞及人类肠道中的脆弱拟杆菌进行研究。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机体的一种有益菌群,其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对机体的损伤,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克罗恩病患者机体中缺失两种名为NOD2和ATG16L1的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缺失会诱发机体肠道发生炎症,研究者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缺失的基因如何诱发疾病的发生,但在本文中研究者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0】Am J Pathol:鉴别出开发炎性肠病新型疗法的关键基因靶点
doi:10.1016/j.ajpath.2017.01.012
炎性肠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慢性炎症复发,这是目前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然而IBD如何发生至今仍然是个谜,当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治疗IBD,而且部分疗法对于缓解疾病症状也并不理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Hannover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Cd14基因或许能够通过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来作为实验性炎性肠病中的一个保护性因子。
众所周知,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和肠道微生物菌群都会诱发IBD,研究人员通过对IBD小鼠模型进行研究鉴别出了Cd14基因,Cd14基因在小鼠肠道功能的模型系统中扮演着一种保护性的角色;相对对照小鼠而言,缺失Cd14的小鼠肠道中会发生多种炎症,而且其肠道屏障也会变得不再稳定,而刺激Cd14基因的表达就会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