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内镜新视角】R-Y术后患者ERCP现“捷径”(下)

作者:happyGI 来源:壹生APP 日期:2018-08-02
导读

         近期,美国研究团队改进了EDGE技术,将操作过程由两步变为一步,均在体内完成,即体内EDGE。其特点是创伤小,仅一位内镜医师即可完成操作,且患者花费较少。此研究发现纳入的5例病例均通过LAMS成功构建了胃-胃瘘管、空肠-胃瘘管,替代了外科手术,暂时重建了患者原有的上消化道解剖结构。其中3例患者通过LAMS插入十二指肠镜,顺利地完成了ERCP术。

        专家点评

1781abbc-3efc-49ef-b0b4-435256e47b87.JPG

Roux-en-Y胃旁路术后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创新与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张澍田

        临床上经常遇到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需要行ERCP,但此类患者的ERCP操作难度明显增加,往往因为术式特殊而无法完成,如Roux-en-Y胃旁路术。

        对于Roux-en-Y胃旁路术后的患者施行ERCP存在很大挑战,无法施行经口ERCP术。在开始只能通过剖腹手术解决,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可应用小肠镜辅助、腹腔镜辅助进行ERCP术或行体外EDGE。然而上述各种操作方法步骤较多,且需要多个科室同时参与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大、医疗花费巨大。

        近期,美国研究团队改进了EDGE技术,将操作过程由两步变为一步,均在体内完成,即体内EDGE。其特点是创伤小,仅一位内镜医师即可完成操作,且患者花费较少。

        此研究发现纳入的5例病例均通过LAMS成功构建了胃-胃瘘管、空肠-胃瘘管,替代了外科手术,暂时重建了患者原有的上消化道解剖结构。其中3例患者通过LAMS插入十二指肠镜,顺利地完成了ERCP术。

        对于体内EDGE技术存在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分别是支架相关并发症(如移位导致腹膜炎发生)以及建立瘘管通道是否会使患者体重再次增加。但是,这项研究结果表明,5例患者并未发生上述任何不良反应。有3例患者发生了支架移位,可能是过度球囊扩张所导致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尽量避免:① 控制LAMS的扩张范围(如最大15 mm)来避免移位的发生;② 在十二指肠镜上涂抹一些润滑剂;③ 可优先建立胃-胃瘘管,待技术熟练后再建立空肠-胃瘘管;④ 建立瘘管的方向与食管方向平行,可避免形成锐角,使十二指肠镜能够顺利通过。

        体内EDGE这一创新技术的建立,有效提高了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ERCP的治疗效率,成为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此技术仍需要不断进行LAMS的研发与设计,使其更加安全、有效,成为体内EDGE术的专用支架。尽管研发出的专用支架可能十分昂贵,但比起外科手术费用以及多个科室的会诊费用,还是存在很多的优势。

        总之,此项技术的创新与建立,有望成为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ERCP的首选方法。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