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在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时表示,40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医疗技术都有重大进步,人民群众健康更有保障。尤其是消化道疾病领域,在诊断、治疗以及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在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时表示,40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医疗技术都有重大进步,人民群众健康更有保障。尤其是消化道疾病领域,在诊断、治疗以及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PPI类药物引起消化道疾病治疗巨大变革
李兆申表示,消化道疾病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良性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病、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恶性消化道疾病以恶性肿瘤为主,比如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李兆申回忆,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良性的消化道疾病控制情况也不甚理想,如胃溃疡等酸相关疾病治愈率很低,给患者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很大威胁。“1993年,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镁药物进入中国,让我国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病的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兆申说,以奥美拉唑镁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因反复溃疡、出血而导致的穿孔和癌变发生的可能性。
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另一重大改变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认识。据李兆申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甚至引起癌变,通过PPI药物联合抗菌素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不但可以使溃疡病不再复发,还能预防胃癌的发生。
我国消化领域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步明显
在疾病检查方面,随着医疗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越来越少。“以前做胃肠内镜检查时患者很痛苦,现在,随着检查器械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患者痛苦大大减少,虽然患者仍会有担心和忧虑,但接受程度大幅提高,有利于筛查的推广,发现早期病变。”李兆申以胶囊内镜为例,不同于传统内镜的侵入式插管检查,患者口服吞下一颗“胶囊”,医生通过磁场控制胶囊在胃部、肠道移动,可以得到影像数据资料等检查结果,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和顾虑。
在消化道学术研究领域,中国消化道医生的研究成果不断获得国际认可,学术地位持续提高。“近年来,在消化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经常能听到中国声音,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也越来越频繁地来到中国召开,我国消化科研究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同时,我们相继推出中国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不再单纯依赖国外的诊疗标准,医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也不断完善。”李兆申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消化领域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都实现了巨大进步,推动着我国消化道疾病诊疗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