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我国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本文小编整理了近期有关胃癌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我国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本文小编整理了近期有关胃癌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1】PNAS:科学家成功解析诱发胃癌细菌的关键酶类结构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对诱发胃癌的细菌的关键酶类进行了解析;研究者指出,阐明酶类的结构以及幽门螺杆菌的代谢和生物学途径对于后期开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名为5'-甲硫腺苷核苷酶(HpMTAN)的幽门螺杆菌关键酶类进行了研究,这种酶类对于幽门螺杆菌非常关键,2005年研究人员就因发现该菌在多种胃部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关键角色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者表示,我们对幽门螺杆菌合成维生素K2的特殊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研究,该途径能够帮助细菌进行电子转移,HpMTAN就是该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类,同时HpMTAN还能够为开发新型疗法提供新型特殊的靶点,而且维生素K2或许还能够加速HpMTAN酶类同其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的中子衍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清楚地观察酶类HpMTAN的位置并且预测HpMTAN中氢原子的运动轨迹,尤其是当酶类同其底物结合后进行催化反应时所涉及的关键阶段。为了深入剖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小组对4种不同的HpMTAN中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来观察通过非共价键结合的配体/分子如何同特殊的酶类位点进行相互作用。
最后研究者Ronning说道,开发治疗胃部疾病的新型药物或许还需要花费很多年时间,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对酶类HpMTAN的行为进行研究,目前我们已经通过研究证实了酶类HpMTAN的潜力,这或许能够加速未来我们对治疗人们胃部疾病新型药物的开发速度。
【2】Lancet Gastroen Heptaol:胃癌二线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vs溶剂型紫杉醇
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ta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究了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在日本的72个机构进行的随机、开放性、非劣效性Ⅲ期试验。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方案含氟嘧啶治疗效果不佳的大于2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同时这些患者也存在疾病进展或在最终剂量的辅助化疗后24周内复发。研究人员把这些患者随机(1:1:1)分为3组:每3周(每一周期21天的第一天)接受一次静脉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平方米);每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或每周溶剂型紫杉醇(80mg/平方米,一周期28天的第1、8、15天)。主要终点是全分析组的总生存期,全分析组包括所有随机分配的患者中的那些接受了至少一种紫杉醇且具有非劣效性(风险比为1.25)者。
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生存期方面,每周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劣于每周接受溶剂型紫杉醇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有点使得它将是胃癌二线治疗的潜在方案。
【3】NEJM:胸片中发现的胃癌-案例报道
该患者为90岁男性,因双腿进展性水肿一月余和低血糖导致的多次不适与头晕发作而就诊。
在体格检查中,该患者上腹部可触及一无痛性肿块。在该患者的胸片上显示在胃腔中可见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度和右侧膈肌以下的结肠段(如图A所示)。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显示病变呈弥漫性侵蚀,从贲门下区长出了外生性肿块(如图B所示)。
该患者病变的组织学特征与高级别低分化胃腺癌相一致。病人被诊断为晚期胃癌,该患者接受了缓解症状的治疗,5个月后死亡。
【4】CD44阳性肿瘤干细胞提示胃癌预后差
近期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胃癌中浸润前沿的CD44阳性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肿瘤的浸润是肿瘤的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和量方面异常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是肿瘤实现远处转移的第一个步骤,是肿瘤向周围正常组织获取营养并不断浸蚀周围组织屏障的过程,也常是肿瘤致死的原因之一。所谓浸润前沿是指位于肿瘤与宿主组织或器官交界处最前沿的3~6层肿瘤细胞或分散的细胞团(invasive tumor front,ITF)。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的预后与浸润前沿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来自日本滋贺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在123例胃癌原发灶切除标本中分析了浸润前沿内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与预后的关系。该研究显示,肿瘤浸润前沿的CD44阳性肿瘤干细胞提示胃癌患者预后差,或可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预后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微环境也是产生肿瘤异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种肿瘤,在大小、组织类型和分期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预后仍存在差异,说明胃癌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原因之一。肿瘤边缘的肿瘤干细胞或能作为危险分层因素,筛选出术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的患者。甚至针对这一部分的肿瘤干细胞开发新型药物,改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
但是,“死”标本的说服力不如“活”细胞,CD44阳性的肿瘤干细胞是否真正具有侵袭和转移的潜能,还需要前瞻性的实验来证明。
【5】PNAS:研究确定胃癌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治疗手段
迈阿密大学医学院Sylvester综合癌症中心,迈阿密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和中国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已经表明,激素受体GHRH-R可能是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受体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研究小组发现,GHRH-R拮抗剂MIA-602在细胞系和人异种移植物中抑制胃癌。该研究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
米勒学院病理学教授Andrew V. Schally说:“GHRH受体既是一种可以确认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也是一种治疗靶标”。胃癌是世界上第二个致命的癌症,我们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在该研究中,MIA-602抑制细胞系和人肿瘤异种移植物中的胃癌生长,降低肿瘤大小和重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IA-602通过减轻由PAK1控制的蛋白质网络起作用,最终抑制众所周知的炎症蛋白质STAT和NF-κB。此外,MIA-602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开发有效的抗胃癌药物是一个巨大的进步,MIA-602也可以使其他患者受益。Schally指出:“这种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有效抑制剂,包括肺,前列腺,乳腺和脑”。Schally希望治疗将很快进入临床试验。
【6】Ann Surg:胃癌患者RTK和DSS基因拷贝数状态研究
建立原发性胃癌(primGC) 与淋巴结转移(LNmet)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的拷贝数状态和下游信号(DSS)基因。
有证据表明,primGC和LNmet之间的转换、RTKs和DSSs之间的共扩增,与抵抗靶向治疗有关。
使用新开发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probemix,调查了237例primGC和103例匹配LNmet日本人的DNA,探讨(EGFR, HER2, FGFR2,MET)和DSS (PIK3CA, KRAS, MYC,CCNE1)基因拷贝数状态。
共有150(63%)例primGC患者RTK或DSS放大。primGC和LNmets中,DSS共扩增比RTK共扩增更频繁。此外,70(30%)GC显示,primGC和LNmet之间,RTK和/或DSS基因拷贝数状态不一致,最常见的是DSS基因转阴(n=40 GC)。单因素分析显示,primGC出现RTK扩增,与更差的生存有关(P=0.04)。
这是针对primGC和LNmet,关于RTK和DSS拷贝数状态的首个一致性、最全面的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是否RTK和DSS共扩增和/或较高的LNmet阴转率,可能说明RTK靶向治疗胃癌患者的失败。
【7】Ann Surg:胃癌中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TINs)的预后价值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TINs)的预后价值,生成预测模型,完善胃癌患者术后危险分层系统。
TIN存在于各种恶性肿瘤中,但其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该研究纳入了3套独立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的2个医学中心。免疫组化染色CD66b估计TIN,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训练、测试和验证集患者的胃癌组织中的TINs的数目为0~192细胞/高倍视野(HPF)、0~117细胞/HPF、0~142细胞/HPF。TINs与淋巴结分级呈负相关(P = 0.007, P = 0.041,P = 0.032),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P = 0.019, P = 0.013,P = 0.025)。此外,多变量分析确定了TINs是肿瘤淋巴结转移(TNM)阶段2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将TINs纳入TNM分期系统将产生一个行之有效的预测模型,对总生存率有更好的预测精度。更重要的是,高TINs患者的生存容易受益于术后辅助化疗。在测试和验证集患者中对这些结果进行了验证。
胃癌组织中的TIN是独立的预后因子,它可以被纳入标准的TNM分期系统,以改善危险分层,改善胃癌患者整体生存受益于术后化疗的预测。
【8】Int J Epidemiol:地下水氡暴露会增加肺癌、胃癌风险
室内空气中氡含量对肺癌风险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是关于地下水中氡含量对肺癌和胃癌风险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并且现有的相关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研究者从北卡罗莱纳中央癌症登记处,获得1999到2009年间的胃癌和肺癌案例。对于水氡和多种干扰因素的关联模型,在两个尺度执行:(i)生态模型评估普查水平区域的癌症发病率;(ii)案例模型评估个体癌症患者是当地癌症集群成员的可能性。
对于肺癌发病率模型,普查水平区域的水氡每增加100 Bq/l,肺癌的发生率比值IRR为1.03(95% CI 1.01, 1.06)。在集群成员模型中,水氡暴露所致肺癌的比值比OR为1.13 (95% CI = 1.04, 1.23)、胃癌的OR值为1.24 (95% CI = 1.03, 1.49)。
结果表明,地下水氡暴露和肺癌发病率之间存在积极关系。群集成员模型的结果表明,地下水氡暴露增加了各自癌症集群中肺癌和胃癌的可能性。这些结果证实了先前的生物动力学和死亡率研究,地下水氡暴露与肺癌和胃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