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消化道黏膜病变内镜下剥离术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 来源:医师报 日期:2013-01-14
导读

         该共识重点包括:(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疗效与风险;(2)条件与准入;(3)ESD 适应证;(4)ESD 禁忌证;(5)术前准备、操作过程、术后处理;(6)ESD 切除标本的评价及术后随访。

  该共识重点包括:(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疗效与风险;(2)条件与准入;(3)ESD 适应证;(4)ESD 禁忌证;(5)术前准备、操作过程、术后处理;(6)ESD 切除标本的评价及术后随访。

  ESD 疗效评估的3 个定义为:整块切除、完整切除、治愈性切除。治疗风险主要包括出血、穿孔与疼痛。术者应慎重权衡患者利益与潜在风险,严格掌控操作适应证,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ESD 适于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早期结肠癌/ 癌前病变。相应的大小、分型需明确认识。

  有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凝血功能未纠正前严慎行ESD。病变浸润深度超过下层上1/3 的分期,属ESD 相对禁忌证。

  操作过程中,在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3~5 mm 处进行电凝标记。对界限清楚的下消化道病灶,可不标记。操作后第1 个24 h 是并发症最易发生的时段,应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对于术前评估ESD 范围大、操作时间长和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者,特别是结直肠病变的ESD,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ESD 切除标本应以2 mm 间隔连续平行切片,并对完整切除的标本进行详尽病理学检查,以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癌前病变行ESD 后第1 年及第2 年各行内镜检查1 次,以后每3 年1 次连续随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专家协作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