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晓元发文,旨在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研究指出,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本研究于2016年06月08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晓元发文,旨在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研究指出,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本研究于2016年06月08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本研究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4、12、24、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HCV RNA及血常规的检测,分析血常规与疗效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SVR组和nSVR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63例患者有3例失访,余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其中46例获得SVR,SVR率为76.7%;SVR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的淋巴细胞计数(LYPH)、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均低于nSVR组,并且在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时两组WBC及NUE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上述3项指标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大于nSVR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疗4、12周时与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