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胃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研究指出,胃息肉以单发性为主,胃底腺息肉发病率较高,易出现浅表性炎症,可分发于胃黏膜任何部位,以胃体和胃底最为常见,H.pylori感染可能与增生性息肉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上。 选取医院行胃镜检查的1852例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所发现的胃息肉行内
近期,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胃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研究指出,胃息肉以单发性为主,胃底腺息肉发病率较高,易出现浅表性炎症,可分发于胃黏膜任何部位,以胃体和胃底最为常见,H.pylori感染可能与增生性息肉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上。
选取医院行胃镜检查的1 852例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所发现的胃息肉行内镜下观察,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
本组98例患者中,单发性息肉占56.12%,多发性息肉占4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最高,占60.20%,其次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分别为23.47%、12.2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体和胃底为胃息肉的高发部位,占71.43%,胃窦其次,占17.3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性息肉H.pylori阳性率最高,为75.0%;增生性息肉也高,为69.57%,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和幼年性息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近端胃及远端胃浅表性炎症的几率较萎缩性炎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胃穿孔、切口感染等;6个月后随访80例患者,无1例复发。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