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斌等研究人员发文,旨在通过逍遥散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结构、门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肝纤维化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引起门静脉内毒素的升高,是慢性肝损伤病理过程中“肝病传脾”的发生机制之一。而逍遥散能够改善肝纤维化,部分恢复肠道菌群正常结构,降低内毒素;而去掉健脾药物将减弱逍遥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说明恢复肠道菌群,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可能是 “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本文于2016年03月11日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斌等研究人员发文,旨在通过逍遥散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结构、门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肝纤维化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引起门静脉内毒素的升高,是慢性肝损伤病理过程中“肝病传脾”的发生机制之一。而逍遥散能够改善肝纤维化,部分恢复肠道菌群正常结构,降低内毒素;而去掉健脾药物将减弱逍遥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说明恢复肠道菌群,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可能是 “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本文于2016年03月11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研究将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尾静脉注射8周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组予逍遥散中药颗粒剂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予逍遥散去健脾类中药颗粒剂灌胃。观察各组血清转氨酶、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内毒素及肠道菌群指纹图谱分析(ERIC-PCR)。满足方差齐性条件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2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s法。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构成发生改变,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升高[(0.421±0.170)EU/ml vs(0.784±0.180)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门静脉内毒素与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736,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ALT、AST、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有所下降[(73.25±10.90)U/L vs (59.84±9.60)U/L, (135.36±31.41) U/L vs (107.43±17.71)U/L,(0.784±0.180)EU/ml vs (0.576±0.220)E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与正常大鼠相似;对照组与模型组、实验组在ALT、AST、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