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和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研究人员发文,旨在探讨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术后难以切除肝转移瘤的疗效。研究指出,对结直肠癌术后不可切除肝转移瘤的患者行精准序贯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于2016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和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研究人员发文,旨在探讨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术后难以切除肝转移瘤的疗效。研究指出,对结直肠癌术后不可切除肝转移瘤的患者行精准序贯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于2016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本研究收集2005年1月-2012年9月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术后不可切除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组(A组,n=33)和全身化疗组(B组, n=30)。A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B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检测并比较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肿瘤进展及患者生存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A组首次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2、-3.27、2.95、4.54,P值均<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6±9.57) μg/L vs (10.53±8.62)μg/L,t=2.13,P=0.03];A组与B组末次治疗后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8.62) μg/L vs (35.21±10.22) μg/L, t=5.23, P<0.01)]; A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B组(66.7% vs 43.3%, Z=-2.042, P=0.041);A组生存时间长于B组,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 vs 23.3%,χ2=3.97,P=0.046)。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