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非乙非丙型肝癌与HBV/HCV相关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小闪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3-25
导读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宇等发文,旨在探讨非乙非丙型肝癌(NBNC-HCC)与HBV/HCV相关肝癌(B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的不同及二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指出,NBNC-HCC与BC-HCC在年龄、AFP值和TNM分期上存在差异。NBNC-HCC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BC-HCC患者。Alb水平是影响NBN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B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于2016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关键字:  肝癌 | HBV | HCV | 肝癌 |  | 预后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宇等发文,旨在探讨非乙非丙型肝癌(NBNC-HCC)与HBV/HCV相关肝癌(B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的不同及二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指出,NBNC-HCC与BC-HCC在年龄、AFP值和TNM分期上存在差异。NBNC-HCC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BC-HCC患者。Alb水平是影响NBN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B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于2016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本研究收集1999年1月1日-2014年7月1日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1例,排除失访和不愿配合者,最终入组146例。分为NBNC-HCC组(n=35)和BC-HCC组(n=11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

        NBNC-HCC组患者年龄、TNM分期中Ⅰ~Ⅱ期比例比BC-HCC组高(t=3.878, P<0.05; χ2=4.357,P<0.05),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BC-HCC组(t=7.848, P<0.05);NBNC-HCC组和BC-HCC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5±27.9)个月和(26.8±21.7)个月,NBNC-HCC组与BC-HCC组3年生存率(61.6% vs 26.6%)和5年生存率(39.2% vs 1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NBN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Alb水平[RR=0.919, 95%可信区间(95%CI): 0.851~0.994, P=0.036;影响BC-HCC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RR=1.082, 95%CI: 1.027~1.141, P=0.003)。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