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消化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 日期:2012-12-22
导读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研究指出,初步获得了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值的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12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研究指出,初步获得了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值的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12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18-40岁,平均28.04岁±5.83岁;正常志愿者80例,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1-40岁,平均27.20岁±4.28岁。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2组表面肌电值,分析比较静息状态的肌电波幅、变异系数和不同收缩状态下的肌电波幅、变异系数、收缩反应时间及中值频率。

  与正常人群相比,盆底失弛缓患者前基线阶段静息波幅明显升高(4.93±3.01vs3.80±1.97,P<0.05);快速收缩阶段最大收缩波幅低(59.15±28.14vs69.95±31.05,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系数升高(0.38±0.13vs0.31±0.11,P<0.05);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也明显升高(0.35±0.14vs0.28±0.10,P<0.05);不同性别盆底失弛缓患者各指标间无差异。同时,持续及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

  相关链接: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XXHB2012.htm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