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发热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病初为间断低热,3个月后持续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乏力、头痛、气短、下腹痛、腹泻,粪便呈黄色稀水样,3~5次/日,无黏液脓血。体重下降5kg。既往体健。
入院病情摘要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发热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病初为间断低热,3个月后持续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乏力、头痛、气短、下腹痛、腹泻,粪便呈黄色稀水样,3~5次/日,无黏液脓血。体重下降5kg。既往体健。
诊疗经过
入院查体示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下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轻度水肿。血液化验:白细胞(WBC)2.81×109/L,血红蛋白(HGB)80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4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1IU/L,白蛋白(ALB)22g/L,乳酸脱氢酶(LDH)535IU/L,血清铁蛋白>1500ng/ml,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下降,EBV-DNA1.3×106copies/ml。
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至升结肠见多发大片状或环周性溃疡,表面不平,结节状,苔少,边缘稍隆起,界限清晰(图1~图3),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间黏膜正常。进入回肠末段6cm,见类似溃疡(图4)。回盲瓣及阑尾开口正常。结肠及回肠活检病理:黏膜层见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淋巴细胞形态较单一,中等大小,核轻度不规则。免疫组化:CD3、CD56、GRaB、TIA-1均(+),CD20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约50%(图5~图6)。病理诊断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活检病理:骨髓增生活跃,造血细胞容积约占60%,三系均可见,间质内散在少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30%(图7)。免疫组化:CD3、CD56、GRaB、TIA-1均阳性(图8),EBER阳性,CD20阴性。结合临床病史考虑T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
CT:双肺多发结节、斑片灶,肝右叶低密度灶2.3cm×2.8cm,脾大,纵隔及腹腔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Ⅳ期B),EB病毒感染;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甘油三酯升高、铁蛋白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考虑存在噬血细胞综合征;CT所见肝、肺病变结合病史考虑为真菌感染。予环孢素、依托泊苷、糖皮质激素、抗真菌等积极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相继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持续便血等,每日需输血约1000ml,患者放弃治疗出院。
专家点评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约占恶性淋巴瘤的2%~10%,是一种很少见的侵袭性极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病通常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容易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本病多原发于鼻腔,原发于消化道的占极少数。肠道发病者以大肠多见,小肠其次,临床症状多以发热、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重者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等急危重症,极易误诊为炎性肠病、肠结核等。
NK/T细胞淋巴瘤由于发病率低、细胞变异较大、常合并感染,病理诊断相当困难。瘤细胞既可表达T细胞的标记,也可表达部分NK细胞的标记,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2、CD3、CD56阳性,细胞毒相关蛋白如TIA-1、颗粒酶B、穿孔素等阳性,CD4、CD8及B细胞相关标记阴性,Ki-67阳性指数高,EBER原位杂交核阳性。
本病例为原发于结肠和回肠的NK/T细胞淋巴瘤,并发噬血综合征、严重感染和消化道大出血,对治疗反应差,符合本病的特点。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