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病率一直高居榜首,它与气候的关系也一直在被关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新教授和干部保健科王林教授及其带领的气象团队阐述了脑卒中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病率一直高居榜首,它与气候的关系也一直在被关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新教授和干部保健科王林教授及其带领的气象团队通过研究其中心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871例天津市内六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转归,结合天津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阐述了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根据天津市气象局提供的天津市市区内2009年3月—2012年2月的各项气象因素指标,研究发现天津市冬季1月气温最低,气压最高,最低气温最低为-11.1℃,最高气压最高为1041.4hPa,夏季7月份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最高为33.4℃,最低为994.1hPa,夏季平均湿度高于冬季,四季平均风速无明显分布规律。
研究数据表明,冬季是初发急性脑梗死的高发期,其中1~2月发病最高,3~4月发病最低;而且这个季节,特别容易感染肺炎,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日最低气温是初发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急性脑梗死危险人群要特别注意提防寒冷的冬季。另外短期气温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冬季日平均气温在-3.10℃与~0.90℃之间时初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增加。冬季气温下降2.30℃以上、夏季气温升高2.10℃及以上初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增加。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医疗气象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初发急性脑梗死具有周变化规律,周一发病率最高,周五发病率最低,且较年龄<65岁的患者,<60岁的患者,这种变化体现得更明显,可能与中青年人群周末生活方式的过度改变,如参加聚会、饮酒、劳累等,未经充分休息调整,星期一人们开始上班工作,面对工作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或因工作而更多的暴露于寒冷或高热环境中,所以这部分人群更应注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的良好调节。
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与气象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有季节性差异,夏季转归较好,冬季转归不良。日平均气温越高,平均气压越低,平均相对湿度越高患者转归情况越好,而这种气候变化对年龄≥6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不良影响显著,而对<6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响不明显,所以65岁以上的患者更应注意天气变化。
此外,我们进行了同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转归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研究发现冬季入院率最高,夏季入院率最低;1月份为发病高峰,6月份为发病低谷,其次发病较少的月份为8月份,低温(平均气温<2.8℃)、高气压(平均气压>1025hPa)增加老年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入院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四季比较以春冬季为高, 9月份为死亡高峰,其次为4、5月,低温(日平均气温<6℃)、低气压时(平均气压<1000hPa)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死率较高,且24小时温差及气压差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转归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来说,低温时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发病,且转归不良。
此外,我们天津地区二所三级甲等大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个社区医院完成了2012年全年34万份门诊高血压处方的调查,发现高血压处方具有明显随季节与月份变化的规律,夏季处方量减少,冬季处方量增多,以月温差变异较大的3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处方量增大尤为显著,提示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季节时应提高对血压变化的重视。而温度变化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也可以解释一部分低温易致急性脑梗死及心肌梗死发病的原因。
总之,高龄老年人应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寒冷天气尤其应注意保暖,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有关气象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公众教育,更深入的公众生活指导,根据天气预报保证足够的急救措施,提高救治效率,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第十二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专题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