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

当你老了,帕金森来了……

作者:伊文 来源:北京晨报 日期:2015-04-10
导读

         热播剧《嘿,老头》将镜头对准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症)老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和另一种老年病帕金森症在症状上却有些相似的地方。4月11日恰逢“世界帕金森病日”。我们特邀神内、神外两大领域的专家带我们了解这个沉默的杀手。

关键字:  世界帕金森病日 

        热播剧《嘿,老头》将镜头对准了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症)老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和另一种老年病帕金森症在症状上却有些相似的地方。4月11日恰逢“世界帕金森病日”。我们特邀神内、神外两大领域的专家带我们了解这个沉默的杀手。

        医患联手制服沉默杀手“帕金森”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陈彪教授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这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他在1817年率先在他的论文中专题报告了一些老年人经常有手足震颤、身体发僵、行动迟缓等症状,称其为“震颤麻痹”,以后其他医生就用“帕金森病”来描述这种病人。从1997年开始,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促进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医学团体合作,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

        医生:“看病”更要“看人”

        曾经有个患者,看遍名医还来找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甘心,希望我也给他个“是或不是”的判断。在他的逻辑里,如果所有专家都确诊他为“帕金森患者”,那么他就等到了最终的“死刑判决书”。

        在很多患者和健康人心目中,帕金森病都是非常恐怖的,因为治不好。在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我想告诉大家,帕金森病虽无法治愈,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恐怖。

        事实上,作为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可能很难避免。现在全国人均寿命77岁,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超过80岁,随着寿命的延长必然会出现各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我就跟那个患者开玩笑,“大家去见马克思都会带着点病,你不想带着帕金森病,那你想带哪个病?”尽管疾病不能治愈,但有药物和手术等方法可以控制症状。

        帕金森病诊断是有临床标准的,有些时候,尽管大多指标都符合,但仍差0.1或0.2的时候,我倾向于说“不能确诊”。因为,这时简单的“是”或“不是”的诊断在治疗和预后上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但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而焦虑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帕金森病病人症状的控制。

        对大夫来说,是看病还是看人,目前绝大多数大夫只能做到“看病”,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其实更为重要。

        患者:早发现 早治疗 多配合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00万名。帕金森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虽不致命,但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去年刚刚修改的《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指南》有两个原则性的变化,一是在确诊后尽早治疗,二是主张尽早使用能较好控制疾病症状的药物。对于有家族病史及受过脑外伤、接触过农药等经历者很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易感人群,如果出现嗅觉变化、便秘、焦虑、睡眠质量下降、心率异常等蛛丝马迹,可能提示已经患病,可以考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患病的可能性较大时,尽管尚未发病,也可以采取一些早期干预的措施,比如喝茶喝咖啡等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的速度,如有必要也可服用一些药物。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药物的疗效也会受到患者的健康状况、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若患者能够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并能配合医生治疗,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这样便可减轻病情变化所带来的压力,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技术:内外科联合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在国外,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推荐帕金森病患者转诊并接受相关医疗技术的治疗,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有着统一和紧密的配合,从而确保帕金森病患者在最佳的时机接受合适的治疗。

        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对症的手段,无法治愈疾病。因此过早进行手术或者盲目延迟手术都是不明智的。年龄、药物治疗的反应和疾病病程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年龄较轻的患者有更多的生活质量和僵直症状改善,更少的认知并发症以及更为缓慢的中轴症状的恶化,病程达5年以上,特别是出现药物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是考虑接受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植入的最佳时机。

        帕金森病科学管理锁定3大目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主任 冯涛

        “走起路来慌慌张张,手抖动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帕金森病患者常把发病的感觉形容为一点点地折磨,最终把人击垮。其实,患有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只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科学地管理疾病,帕友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与帕为友的第一步,就是及早发现、科学治疗。帕金森病在疾病早期进展很快,到了晚期反而放慢脚步。所以,疾病管理既要尽早干预,还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要取得长期获益,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满足以下3大目标。

        目标1:控制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震颤、肌肉僵直、平衡能力差等,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情况。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14版)明确指出,患病早期,可以用一些对疾病有修饰作用的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目标2: 预防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就要考虑到疾病的长期管理,因为随着疾病进展运动并发症的威力会慢慢显现出来,所以在早期治疗上就不可“短视”,可依据个人情况,适当选择能减少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药物。

        帕金森病常见运动并发症有“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现象”。所谓“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所谓“开关现象”在生活中常表现为突然僵硬无法动弹,比如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等。而所谓“异动现象”,是指病人会在服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这些症状,对生活的影响较大。

        不少帕友在治疗中存在误区:一是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服药;二是依从性低,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三是贪图“全面快速见效”,盲目用药……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不利于有效控制患者的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长期管理用药要结合病症特点、疾病严重度、发病年龄、就业情况、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个性化定制”,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目标 3:改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

        据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称,抑郁症是“帕金森病最被忽视的症状”,已知60%的帕金森患者会发生抑郁。一方面,这可能源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诱发负面情绪,导致抑郁;另一方面,帕金森病与多巴胺神经递质水平降低有关,而这也是抑郁的成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特别留意帕金森病患者的变化,关注细枝末节。伴有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帕金森病药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