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使用生物瓣膜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的老年患者10年死亡率很高,但这种高死亡率似乎并不与生物瓣膜的结构退行性改变相关。
4月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使用生物瓣膜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的老年患者10年死亡率很高,但这种高死亡率似乎并不与生物瓣膜的结构退行性改变相关。
近年来,随着生物瓣膜的普及,接受SAVR手术的人数(尤其是老年患者)是越来越多。但由于生物瓣膜存在结构退行性改变(SVD,SVD导致瓣尖撕裂,产生瓣膜反流和/或狭窄)的问题,这使得生物瓣膜的耐久性缩短。据研究报道,在10年随访时间内生物瓣膜SVD的发生率>85%,然而,这些研究通常只是把SVD等同于再手术,而不是通过瓣膜的性能来定义耐久性,从而也就低估了真正的SVD发生率。此外,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特定的瓣膜模型而不是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追踪。如果我们能够连续性的、未经选择性的关注那些使用生物瓣膜进行SAVR手术患者的长期结局,那么将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研究作者,来自加拿大瓦尔大学魁北克心肺研究所的Tania Rodriguez-Gabella博士及其同事特进行了本项研究,以进一步明确那些接受SAVR手术患者的长期结局并采用新的SVD标准来计算10年SVD发生率。
本研究共纳入了627例在2002~2004年间使用生物瓣膜进行SAVR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8岁,其中61.5%为男性。在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收集患者的基线和随访数据,最后,共获得624例出院时仍存活患者的术后基线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及209例(87%的人为高危患者)患者在随访10年后的此类数据。SVD被定义为亚临床(平均跨瓣压差升高>10mmHg + 瓣膜面积缩小>0.3cm2和/或新发轻度或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具有临床意义(平均跨瓣压差升高>20mmHg + 瓣膜面积缩小>0.6cm2和/或新发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SVD。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时间为10年(四分位距:5~13年)的随访期内,共有432例患者(64.3%)死亡。高龄、左心室功能不全、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体质指数(BMI)和 均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P均<0.05)。发生具有临床意义和亚临床SV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和30.1%。高BMI和使用特定的主动脉生物瓣膜均与具有临床意义的SVD发生独立相关(均P<0.05),并且83%的此类患者接受了主动脉瓣再次干预[其中44%接受“瓣中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
研究者总结指出,老年患者使用生物瓣膜进行SAVR手术10年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受到高龄及其它共病的影响。尽管具有临床意义的SVD少见,但此类人群中有近1/3的人存在亚临床SVD。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接受SAVR手术后患者的长期临床转归和SVD情况的当代数据,在评估接受TAVR手术患者的远期临床转归和瓣膜耐久性时应考虑在内。
在本项研究的同期述评中,专家们在文中写道:“这些数据表明现在的生物瓣膜具有极好的耐用性,换生物瓣膜可以看做是一种良性疾病。有意思的是,受试者在接受SAVR时平均年龄为72岁,大部分患者在10年随访期内死亡,且大多数死亡并不是心脏相关的,这表明主动脉瓣疾病通过SAVR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的。此外,大多数患者生物瓣膜耐久性结果都非常好,表明具有临床意义的SVD不太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