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淘气的,到田里抓蝌蚪弄了一身湿,吃了妈妈一通教训;她懂事,11岁时每天放学乘着叮叮当当的电车到淮海路肿瘤医院探望患病的妈妈,回家还要烧晚饭,照顾小自己七岁的弟弟;她品学兼优,高一时拿到班里唯一一个物理的5分;她很勤奋,曾是连续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并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她很有勇气,53岁时毅然转换专业,挑起当时不为人看好甚至基本无人知晓的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她很执着,在近4年的举步维艰中从未叫苦,不言放弃。

2011年6月,随着国家家庭医生制的全面推行,她不仅为业内承认,更为业外熟知。她,就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祝墡珠教授

潘志刚:“科室里30多个人都很团结,这与她的管理风格分不开。”

江孙芳:“祝教授把科室的医教研工作纳入了正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

杨秉辉:“她的才能能当一个院长。”

王玉琦:“医院现在离不开这些埋头苦干不出名的(全科医学科)医生了。”

杜兆辉:“她是一个学术权威,专家,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位导师,平易近人、直率可亲、非常直爽,到社区开展工作,更多地从学科工作方面树立了个人的魅力。”

金如颖:“她没架子,乐于助人,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工作者。”“不喊口号,只讲落实。”

“我们要守好两个门”

上午。8点。上海徐汇区枫林路。中山医院人头攒动。祝墡珠这天的日程是,上午教学查房,下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北京大学全科医学系来访。7点半,祝墡珠已来到办公室。处理完常规邮件,9点,她准时来到病区,开始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详细]

患者:“我们看到您就放心了。”

病例讨论进行到十一点半,祝墡珠开始巡房。刚走进病区,一位穿病员服的中年男人迎上来,“祝医生,您来了!我正要打电话告诉您我们来住院。”他的妻子则亲昵地一把抱住了祝墡珠,祝墡珠拍拍女子的背,笑着说,“我上午教学查房,所以才来看你们,现在怎么样?”女子有些激动地说,“我们看到您就放心了。”[详细]

“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担任全科医学科主任前,祝墡珠是一位优秀的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升了教授。为何会在50岁时放弃ICU而选择全科?祝墡珠笑着说,“这个要去问我们的老院长杨秉辉了,我被他骗去了”。继而感叹,“你们其实应该去采访杨院长,全科医学有今天,他功不可没。”[详细]

“团队很重要”

祝墡珠曾多次受邀出国学习,都因太忙而被迫放弃了,她说,“还是把机会多留给年轻人吧。”潘志刚说,她是一位公平的主任,鼓励年轻人冒头,不因个人偏好决定科室事务。
  杨秉辉院长退休后,全科医学科的去留成了问题。有人提议“拆了算了,医生们还回各专科去。”人心浮动,建科之初的成员走了小半。怎么办?祝墡珠不认输,“以后一定会好的。”[详细]

“让社区医生做参与者”

作为上海市全科医学学会主委,祝墡珠心中时刻装着全上海的社区医生。她倡导从一线选拔优秀成员充实到全科学会领导队伍中,浦东潍坊社区卫生中心杜兆辉院长和原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中心院长、现任闸北区卫生局党委书记的庞连智都是在这样的倡议下成长为全科学会的副主委的。
  “别看只增加了一两个人,在社区医生的心里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把学会当成自己的组织,有亲切感。”“为什么我们的年会有那么多医生参加?与社区医生对学会的归属感是分不开的。”[详细]

生活中的祝墡珠

在采访中,每当我们的相机“咔嚓咔嚓”,祝墡珠都坚决抗议:“别再拍啦,现在都是老太太了,哪还能拍出漂亮照片!”看着我们蹲着站着寻找各种角度,她无限感慨:“我年轻时也喜欢拍照片,我比你们厉害,那个时候没有数码相机,我是自己拍,自己洗。”[详细]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