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拿美国来说,肝癌是近年来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上升最快的一种肿瘤。目前肝癌是我国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肝癌病例占全世界的55%,WHO报道,每新增两例肝癌,就有一例是在中国,这为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医疗负担。这同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乙型肝炎患者人群有关,而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接近了9400万。虽然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例较之前已有所下降(从近10%降至7.18%),但形势仍不容乐观,肝癌的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详细]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不特异。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肝癌早期诊断的最佳途径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普查,以早期发现病变。我们建议高危人群要主动来医院定期检查,这样才有早期诊断的机会。典型的诊断肝癌的方法大概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影像学,包括CT、核磁共振、B超、DSA等;第二类是血清学,传统的血清学测试为甲胎蛋白(AFP),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肝癌的诊断。但AFP的敏感性并不能让人满意,一般在50%~60%左右。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涌现很多肝癌血清标记物。目前我们针对高尔基跨膜蛋白2(GP73)进行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GP73对肝癌的敏感性在74%左右,特异性也很好。手术切除后,GP73显著下降,随访中当肝癌复发时,有相当部分GP73会再次上升,因此我们认为GP73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可能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后期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明确这种优势,包括研制出更加有效的GP73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药盒。
[详细]
在预防方面,目前小儿乙肝疫苗属国家强制注射且免费的第一类疫苗,已使得乙肝发病率有所下降。在高危人群(即多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或家族史中直系亲属有肝癌的人群)中,随访、跟踪和筛选的工作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十分规范。但在这个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需要努力。
[详细]
手术切除目前还是第一位的,手术还包括肝脏移植。其次是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术,还有介入疗法(TACE),包括介入化疗和栓塞疗法。再次是全身治疗。中医中药的治疗,有时确实也是非常有效的。
[详细]
患者术后的康复在肝外科尤为重要。剩余肝脏经历两个主要的变化,一是肝体积变小,剩余肝细胞负担加重;此外,手术本身(全麻、出血、输血、缺氧)对肝功能是个打击。我们做了一项研究显示,当炎症通路完全抑制以后,动物模型的存活率能提高25%。2004年在美国AASLD大会上进行了该研究结果的发言讨论,之后我们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临床,进行了一项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关注到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这是一种酶的广谱阻断剂,具有干扰受体和配体的结合、阻止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等抗炎作用。初步结果显示,肝癌术后患者接受乌司他丁抗炎治疗,对于剩余肝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该研究于今年发表于《美国金宝搏版本
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详细]
第一,我国以乙肝为基础的肝癌偏多,因此乙肝疫苗注射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使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肝炎患者的基数明显下降,才能降低肝癌的发生率。第二,在高危患者中要进行定期随访检查。第三,发现肝癌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并且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样还可以收集更有意义的统计数据。第四,精准的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术后很好的剩余肝细胞保护,有利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第五,希望更多更好的研究和药物不断出现。相信我们国家对肝癌的防治能够越做越好,不断提高大众健康水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