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团队的两项研究同时选为今年 ASCO 年会的口头报告。该项前瞻性Ⅱ/Ⅲ期研究将109例初治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随机给予CID-ATT或CHOP诱导化疗后联合放疗,中位随访40.3个月后,CID-ATT组总生存显著改善。
[详细]
在全球医学教育学会/皮肤病教育基金会(SDEF)主办的夏威夷皮肤病学研讨会上,数位专家强调,鉴于银屑病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加之这两种疾病难以区别,有必要对银屑病患者更积极地开展皮肤活检。
[详细]
罗切斯特梅奥医院的Carrie A. Thompson博士在ASCO2013年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537例接受治疗后监测的DLBCL患者中,仅有8例(1.5%)借助择期CT扫描在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现DLBCL复发。大多数(62%)复发是在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被发现的。
[详细]
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后行影像学扫描无助于检测复发。研究者说,绝大多数罹患此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在复发时已有症状,他们的体格检查或血液检查结果异常。
[详细]
一种用于对抗套细胞淋巴瘤的新药物获得新药批准。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一名医师的研究发现该药可以阻断将近四分之一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疾病进展。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因具有治疗抗性常可危及患者性命。
[详细]
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自体干细胞移植(ASTC)可进一步提高利妥昔单抗和大剂量化疗带来的无进展生存率,但在进一步改善总生存率方面不具有优势。
[详细]
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在国内首次发布了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详细]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组小RNA过表达能够引起淋巴瘤,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EMBO Journal上。在淋巴瘤和其他癌症中,该六个小RNA存在过表达现象。但是还没有人知道这些RNA的过表达到底是癌症的原因还是结果。
[详细]
研究人员对低能量β-发射放射性药物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表明,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根据7月发表在《核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数据,使用177Lu-DOTA利妥昔单抗
[详细]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慢性起病的低度恶性淋巴瘤。虽然目前,皮疹复发已被频繁报道,但有关无病生存率的数据却较少被统计。一项旨在评估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复发率及DFS的研究发表在(JAAD)上。
[详细]
高达30%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被误诊,但如今借助分子图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T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和国际外周T细胞淋巴瘤项目的研究人员说,分子图谱可以区分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
[详细]
恶性B细胞可促进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从而避免其自身成为免疫系统的靶点。未来针对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包括诸如CAR T细胞等免疫抑制治疗,将不仅需要消耗恶性B细胞,还要能克制恶性B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详细]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在肿瘤组织与血浆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TNF-β在淋巴瘤组织与血浆中都有不同程度表达,提示TNF-β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详细]
英国癌症研究会23日报告说,英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10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是40年前的两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科研人员对恶性淋巴瘤的了解逐渐加深,目前可按不同临床特点等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0个亚型,治疗更加有针对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