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外急救的概念
院前救护 当某人突然发生急性病或遭受伤害,须紧急医疗救护时,拨打急救电话,由邻近医院派出急诊医生和护士前往急救,并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过程即可称为急救。
医疗救援 当一次事故导致多人伤病发生,例如地震、爆炸、矿难、空难、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暴发等突发事件,须由政府(卫生部门)从多个医院紧急抽调、组织一批医护人员和物资前往事故现场开展紧急处置称为医疗救援。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新专业,是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灾伤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的科学。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以前被单纯地理解为“院前急救”, 而现在国际急救医学包括了院前处理(急救中心)、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ICU)3个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心、肺、脑的复苏,休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的处理等。此外,急救医学还包括对现场抢救、运输、通讯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指出,pre-hospital medical care应解释为“院外急救”,是指发生在家庭、机关、学校、工厂、城乡乃至田间的伤害、事故和突发危重疾病,在伤病员未被送至医院前所能得到的、及时的院外现场急救。“院前急救”和“院外急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很大差别,【详细】
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儿童烧烫伤的主要原因包括高温液体、高温固体、火焰、化学物品等。其中热液烫伤是各年龄段儿童的主要烧烫伤原因,这与各种热液与儿童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热液烫伤对儿童的生活构成的威胁也较其他类型烧烫伤大,因此儿童热液烫伤应成为防治的重点。
一般紧急处理误区
日常生活中发生儿童烧伤或烫伤时,家长常会惊慌失措,大呼小叫,慌乱地往医院跑或急忙往创面上涂酱油、牙膏等。
这些缺乏基本院外急救知识导致的错误做法,往往会影响烧烫伤创面的最佳处理,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因为烧伤后热力已烧坏皮肤,而侵入体内的热量将继续向深层浸透,造成深部组织的迟发性损害。那么,如何利用发生烧烫伤现场的条件,对创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处理,以降低烧烫伤造成的损伤呢?
烧烫伤的处理原则
基本原则
不论发生何种类型的烧烫伤,均应立即去除伤因,脱离现场;局部降温,保持气道通畅;保护创面,及时送医治疗。【详细】
紧急处理
迅速对患儿伤势进行评估,救治可能危及生命的伤情。清除患儿口、咽、呼吸道分泌物,昏迷舌后坠者须给予口咽管通气,常规吸氧、止血、包扎。对心搏呼吸停止的患儿应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
首先,观察现场环境,保证医护人员和患儿安全,注意患儿受伤过程,判断是否有脊椎损伤。其次,检查患儿反应,判定是否发生意识丧失。若患儿处于俯卧位,须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人帮助)将其转为仰卧位,打开气道,实施心肺复苏等救治措施(详见第8~9版)。
防止损伤加重及并发症
移动患儿时一般采取先固定后搬动的原则,常规使用颈托固定头部,搬动时采取三人搬运法或使用铲式担架,对昏迷、呕吐、口咽部有明显出血者可采用侧卧位。颈椎骨折者先给予颈托固定,在搬运过程中须保持头部与躯干长轴一致,防止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颅脑损伤者应取平卧位,头部两侧以沙袋固定,减少运送过程中头部晃动,防止脑损伤加重及脑出血。
充分了解受伤情况
坠落伤的损伤程度、部位与坠落高度、身体着地姿势、受力范围等因素有关。了解受伤时的情况,尤其是坠落时的着地部位、姿势、坠落高度、地面情况、坠落过程中是否受到障碍物阻挡等,对初步判断受伤情况及后续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转运及心理护理
珍惜创伤急救黄金1小时,在做出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向有条件的医院转运。转运途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常规吸氧,发现异常须及时处理。密切注意骨折固定及肢端血运情况,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防止受压、移位和脱出。同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急救过程中,对意识清醒的患儿还应进行心理护理和安慰,减轻其恐惧心理。【详细】